8861.2021届百万联考全国Ⅰ卷高三3月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532

一、单选题

1.

周初分封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周统治者还做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

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已形成B.民族演进滞后于国家形态变动C.华夏族群的认同感加强D.诸侯国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彰显

2.

下图所示为山东沂南北寨出土的汉代画像砖(部分),砖像描绘的是酿酒作坊的生产场景,与丰收图同属一个画面,厨房外边的灶前有一人正在添柴,灶左边放置两个大陶壶,右上方放置一缸,左侧一人正捧物准备将其放于面前长几陶缸的框架上。这反映出汉代(  )

A.雇佣劳动是手工业主要用工方式B.政府放宽对酿酒业的限制C.重农观念因追求财富而发生改变D.手工业生产有一定的规模

3.

下图所示是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局部)这一作品(  ) 


(画中四个老人庆丰收欢娱歌舞,两个儿童充满章趣)

A.反映了政府对底层人民的关注B.折射出宋代商品经济繁荣C.艺术化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D.呈现出文人画的神韵意趣

4.

明朝中后期,君主因少不更事或倦怠朝政, 批朱 之权便被身边的宦官把持了,拥有 批朱 特权的宦官的权力也伸到了外朝,这样内阁 票拟 之后的奏折就要经过宦官的 批朱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表明宦官专权威胁了皇权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客观结果C.反映出朝政秩序比较混乱D.说明内阁票拟权受制于宦官

5.

1841年,琦善在定海期间,面对英军的武力威胁,私自妥协,道光帝斥责他违反朝廷规制;1842年,伊里布赴定海办理 夷务 期间,擅自收受英国俘虏的礼品,道光帝 告以天朝定制 着将全数发还 。这反映出当时道光帝(  )

A.外交思想仍受华夷观念影响B.已具有维护民族权益的意识C.试图维护中英正常贸易关系D.注重规范外交官的政治行为

6.

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乡级代表中,工人每5人选1位代表,农民每50人选1位代表,兵士每10人选1位代表;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B.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C.反映了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D.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

7.

据统计,1940年昆明地区已有机器厂11个、冶金工厂6个、电器工厂7个、化学工厂25个、纺织工厂18个、其他工厂13个;据1945年年初的数据统计,云南省经政府注册的工厂数比战前增长5.38倍,工业年均增长126.8%.当时云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A.缩小与东南地区的差距B.强化政府对商业的管控C.均衡民族工业行业分布D.全力支援全民族的抗战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不断增加,由1978年的3.13亿增加到1986年的3.88亿,但是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作物种植业的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不断减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放后初期的中国(  )

A.人口总量不断上涨B.农业经济的增长面临困境C.产业结构发展失调D.农村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

9.

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通过传说获得天地万物的知识;到公元前6世纪,很多哲学家关注自然界、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等问题;到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从这一历程可知,古希腊(  )

A.历史演进与哲学嬗变同步B.哲学家的嬗变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C.哲学家 神圣不可侵犯 D.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10.

洛克指出: 人的自由和依赖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 卢梭指出: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 可见,两人(  )

A.指明了政治革命的方向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C.维护了公共权力的地位D.肯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

11.

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的第二天,制宪议会上竟然出现 颂扬(国王)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 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有偶然性B.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C.议员尚不具备民主政治意识D.建立民主政治道路任重道远

12.

据统计,1956年,发展中国家GDP只占世界GDP的21%,到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已占世界GDP的近50%;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9%,发达国家为2.8%,发展中国家则高达7%.由此可见(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B.国际贸易壁垒已逐步消失C.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阻力D.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经济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漂亮、时尚的服饰数量有限且价格昂贵,是贵族的专利。在17世纪,懂得自我节制,远离奢侈服饰是维护共和国公共福利的重要品质。贵族男子在 光荣革命 之后,即树立起光辉的节俭形象,以增添其统治的正统性。中间阶层通过远离奢侈服饰,展现 谦虚与节制的男子气概 ,以期参与政治活动。工业革命后,工人阶层也可以身着原来象征贵族的服饰,各个阶层由于工作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平面纸样制作方式不断被推广,服装设计更加便利;化学染料也在制衣工厂里面被大量使用,生产出多样化的色彩鲜丽的服装;制衣工厂也引入机器和流水线进行大规模生产,服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传统服饰的功能不仅仅是遮羞避寒,更是身份地位、官阶等级的区别与显示。鸦片战争以后,大量的洋布料占领中国市场。20世纪初,孙中山仿照西式服装定制了一套服装,前襟为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两袖口各为三粒纽扣,象征三民主义,被称为 中山装 。女子服饰在辛亥革命后开始去繁为简,此时的女子上身着小袄,下身为摆裙,将女性身材的婀娜丰满加以衬托,更加凸显女性的人体美。民国政府建立之后,以西方服饰为主的新服饰开始在大中城市流行,并以此辐射到其他小城镇中去。当时的服装世界是西装革履,长袍马褂,袒胸露背,新旧土洋,千奇百怪,而传统衣冠服饰所蕴含的贵贱之等尽消失在个体追新求异的时尚潮海中。

——摘编自王静渊等《明清近代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服饰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发展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

特征

先秦

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

魏晋—隋唐

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宋元

明清前期

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西洋科技逐渐传入、文化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近代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代自建国时起,就特别重视对医官的教育,并且将医学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之中,宋仁宗时期颁布的《天圣令·医疾令》明确规定了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临床实习等教育管理内容。太医局的出现使宋代医学教育具备了专门机构。宋代医官在进入太医局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其考试分为入学考试和升职考试两种类型,主要以张仲景、孙思邈等人的医学著作为考试内容,政府主编的《嘉祐本草》和《太平圣惠方》也是医学科考试的必备资料。宋代还通过特旨差遣、翰林医官院差遣等方式建立起完备的医官差遣制度,并通过专门机构对医官任职期间的医德、医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医官管理制度的完善一直受到宋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迟芬芳《宋代医官管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完善医官管理制度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医官管理制度完善的意义。(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队司令部,并赋予其新职能;到二战末期,美军所谓的 勤务保障 部队竟占了美军总兵力的45%左右。美军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机动保障方式,如美国海军利用各种先进的特种船只组建勤务保障舰队,同时在离岛建立临时补给站,较好地对作战舰队实施机动保障。美军甚至将计算科学和数字化管理应用于后勤管理中,注重收集战场信息,根据计算结果准时地将物资送到战场。在军工生产方面,美军积极联合地方企业生产后勤物资;在与盟军的联合作战中,美军注重与盟军后勤保障力量的联合,如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美军油料保障部队就与英军油料保障部队进行了密切配合,为战役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董启帆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后勤系统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美军后勤系统建设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军后勤系统建设的历史作用。(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李达(1890—1966),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1920年,李达从日本留学归国,随即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之后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2月,李达让夫人王会梧出面筹建平民女校,著名作家丁玲就是这个女校的学生。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下,他仍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1927年至1941年,他先后在武昌中山大学、北平大学、广东中山大学等地任教。1935年,他发表专著《社会学大纲》,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被毛泽东誉为 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在北平任教期间,他多次受党的委托到冯玉祥处讲学,说服冯玉祥联共抗日,促进冯玉祥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58年,曾同毛泽东就主观能动性问题发生争论,直言批评 大跃进 中的唯心论。

——摘编自周可、汪信砚《李达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达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李达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