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6.2021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461

一、单选题

1.

(2020·贵州 阳光校园·空中黔课 3月线上阶段检测·1)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 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 的记录。由此可知(  )

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

2.

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

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

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操纵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3.

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述

出处

唐高祖曰:西河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得留之。六月甲申,乃命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率众取之。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殷峤……义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预谋略,授心腹之寄……从隐太子攻克西河。

《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

《资治通鉴·隋纪》

建成至太原,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引兵略西河郡,从平长安。

《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注:西河,郡名,在今山西汾阳)

A.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B.殷峤为西河郡长官C.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D.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

4.

图2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 
图2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C.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5.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6.

1894年9月,北洋水师 经远舰 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 经远舰 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7.

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8.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 和平共处 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9.

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 出租 两字,明确规定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这说明(  )

A.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C.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D.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 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有一些人由白银铸造而成,他们将作为辅助者……另外那些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则是用铜与铁打造的。 这说明柏拉图(  )

A.对雅典民主制度持赞美态度B.强调神高于一切C.理性思考了雅典的民主制度D.肯定了人的平等

11.

英国学者约翰·罗伯逊认为近代西方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公众 群体开始受 到重视 致力于理解并改善人类现世生存状况而不问来世福兮祸兮的运动 。这场运动(  )

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动摇了教皇地位C.树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D.改变了世界格局

12.

1906—1907年沙皇俄国推行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旨在废除米尔制(农村中与农奴制相结合的土地分配制度),解放农民。但由于传统税收制度并未同步改革,连带的赋税责任最终限制了农民的自由迁徙,而进城务工农民随时可被村长召回。由此可知,这一改革(  )

A.有利于实现农民的解放B.旨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C.致使农民因赋税沉重而流亡D.不利于俄国工业的充分发展

13.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摸底诊断测试·34)1871年5月,马克思指出: 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的社会力量。 在此,马克思揭示出巴黎公社的主要经验是(  )

A.科学理论指导B.革命需要各阶级的联合C.人民主体原则D.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原则

14.

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的独特面貌。其中提到: 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 这一描述(  )

A.反映十月革命推动经济发展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激发生机C.真实呈现斯大林模式的成效D.说明广告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15.

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其中丙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

A.英国B.美国C.中国D.日本

二、材料阅读

16.

对于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卷二》都做了很清晰的记叙,两位史学家对商鞅变法有各自的取舍标准,文末都发表了自己的评论。(12分)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为相十年, 秦人多怨。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者对商鞅及变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分析可能的原因。(12分)

17.

明代小说空前繁荣,小说中的 异国印象 也蔚然可观,极富时代特征。(15分)

书名

异国举隅

故事情节

细节摘编

《西游记·比丘国救子》

比丘国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比丘国救助群童的故事

比丘国国王听信国师谗言1111个小孩的心肝做药……谁家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都怕国王,连哭都不敢哭了。

《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吉零国、波斯

文若虚国内经商破产后出海贸易,异国奇遇,一夜暴富

吉零国捡到龟壳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乃无价宝也!

《喻世明言·杨八老越国奇逢》

日本国

杨八老因倭患遭遇离乱,在日本生活十多年后与亲人团聚

人人胆丧,尽愁海寇恁猖狂……劫火遍村落,血流成污池。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渤海国

李白天纵奇才,纸笔之功吓退渤海使臣

李白: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渤海使臣面如土色,愿年年进贡。

依据材料概括明代小说中的 异国印象 ,并指出其所影射的社会现实。(12分)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3分)

18.

(14分)
材料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1895年列名发起上海强学会,1906年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他晚年叹息: 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章开沅《张謇传》

以张謇的事迹为例,谈谈你对近代民族企业家所作努力的理解。(14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 慕尼黑 结合起来,并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材料二
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宣言

(1)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 慕尼黑 悲剧的序幕 的理由。(8分)
(2)对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宣言重提 慕尼黑政策 进行合理解释。(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