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9.2021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0 浏览数:241

一、单选题

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 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种 插队 行为客观上(  )

A.有助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整合C.加强了各级贵族之间的血缘关系D.蕴藏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巨大隐患

2.

郑永年在《文化自信引领中国走向复兴》的文章中认为,作为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国文明具有很多好的基本制度传统,例如 三层资本 的经济结构(顶层的国有资本、底层的民营资本、政府与民间合作的中间层)和 内部三权分工合作制度 (决策权、执行权和监察权)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来看郑永年意在肯定古代中国(  )

A.先进的封建制度B.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C.合理的经济结构D.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

3.

《西方法学初步》这样描述:雅典的 程序法 颇为有趣。一方面,法庭的 法官 人数居然可达六千之众,由公民抽签选出。那时雅典共有10族,而每族可以选出600人。雅典人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 法律民主 ,一切权力无一例外地落入了大众手里。当然,每次审判并不一定非要6000人不可。另一方面,定案的依据是原告的控诉和被告的申辩。据此可推知古代雅典(  )

A.司法审判程序严格、民主结果必定公平公正B.民主原则渗入司法程序可能导致多数独裁
C.法律保障原告和被告权利消除了冤假错案D.法官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维护了人权

4.

原光明日报社李桂海编审指出: 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模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和几率优选型。 以下对应最为合理的是(  ) 

选项 类型

螺旋推进型

筛选进化型

几率优选型

A

德国统一战争到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历程

1789年以后法国政体不断更迭

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B

罗马法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

辛亥革命的历程

C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沿革

美国独立战争后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

D

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1640年以后英国政体的演变历程

秦国到秦朝的演变的历程

5.

1949年1月24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指出: 人民民主专政应容纳最广泛阶层之代表,而不能容纳反革命细菌;使最大多数人民有充分之自由,而不能使少数反动分子有反人民之自由。因此,我们确信,全国真正为民主革命而努力的人士,必能一致努力,务使人民民主阵线之内,绝无反动派立足之余地,亦绝对不允许有所谓中间路线之存在。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三大战役的胜利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格局业已形成
C.民主党派的 第三条道路 在中国行不通D.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民主党派的追求目标

6.

《道义的感召与理性的说服》一文中就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改良的原因的探讨,有这样一段话: 当然,如果就此认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进步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关系,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出于情感的需要,无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理路,……”以下符合作者主旨的说法是(  )

A.工人运动倒逼着政府进行社会改良B.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C.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地方可能过时了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7.

针对两岸关系,2014年5月27日上午,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和前台 国安会 秘书长苏起在台北喜来登饭店提出处理两岸问题的五原则,主张 尊重现状、不改变现状 ,并以 大一中 架构作为两岸现阶段的 过渡方案 。其中第四条是: 大一中架构 意在 中华民国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上共组一个不完整的国际法人,以共识解决处理双方关切的事务,作为两岸现阶段的过渡方案。由此可见 大一中架构 (  )

A.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B.偏离了 九二共识 C.有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D.发展了 一国两制

8.

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指出: 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北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  )

A.苏联和北朝鲜合伙阴谋发动了朝鲜战争B.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导致朝鲜战争爆发
C.新中国的对苏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D.毛泽东个人的政治决断力征服了斯大林

9.

1989年12月布什提出 新大西洋主义 战略构想,考虑到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提出美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应当将北约组织强化为能够建立新的欧洲安全体制的政治机构,促进东方的和平演变;加强同欧洲共同体的合作;扩大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作用,使之成为东西方合作的重要论坛。由此可见, 新大西洋主义 战略构想的根本要旨是(  )

A.着眼于后冷战时期调整美欧间的关系B.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 和平演变 C.为美国在欧洲的合法性存在提供依据D.建立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新秩序

10.

《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一文中这样描述: 他们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的利润用以加强宗法制,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这些现象可以用来很好的解释(  )

A.新的生产方式为何在明清时期难以成长B.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为何生活奢靡C.封建伦理道德为何被诸多商帮加以强化D.明清时期商人身份为何存在不确定性

11.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幼文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到某个时期的某种经济现象: 工业国资本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产业的过剩,并把在其他国家的投资作为本国产业的延伸,为其国内的产业服务。这种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像前一阶段那样纯粹为工业国家提供原料,而是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发展了一些产业。 某个时期 某种经济现象 分别是(  )

A.商业资本主义时期跨国公司的出现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深入D.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寻找海外投资场所的客观产物

12.

下表是1893年—1920年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从表中的数据变化趋势我们可得出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 

年份

原料

手工制成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88

416

188

1920

401

394

205

A.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B.沦为原料产地的中国C.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国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处境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汇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刊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这说明(  )

A.近代中国报刊媒体的半殖民地化色彩浓厚B.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严重受制于西方列强
C.外来词汇传入近代中国必然经过中国化的过程D.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报刊媒体功不可没

14.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这句话侧面反映出(  )

A.国家意识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必要性B.国家制定出了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由来已久D.工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的矛盾得以解决

15.

有学者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文指出: 20世纪90年代,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我们为了 接轨 ,修改和修订了无数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和世界接轨。尽管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我们产生了影响,但我们本身不仅没有发生危机,而且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根源。 这段文字表明(  )

A.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制度的进步与完善B.我国有能力应对一切全球性经济危机C.世界经济的稳定取决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开放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6.

据下表信息我们可以认定(  ) 

人教版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3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关税战、货币战,相继组成了一些经济集团,这种经济战就成为政治战以至军事战争二战的前奏

张继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33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而罗斯福声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

A.罗斯福应对二战的爆发承担责任B.罗斯福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特朗普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D.罗斯福企图通过货币战应对经济危机

17.

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 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 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 。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 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及其危险的结论 。这种观点可以更好的说明(  )

A.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很有必要B.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路线出了问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D.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很次要的因素

18.

《世界经济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和一列表格: 另外,假定两国政府对其实施的特定贸易政策的结果可用一定的数值来反映其满足程度,请见下表

此表格中的内容可用来说明(  )

A.自由贸易政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得人心C.国际贸易政策协调的重要性D.美日两国贸易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19.

自五四运动以来,进步的革新派认为,孔子是保守势力的精神支柱,必须 打倒孔家店 ,中国才能自救。进步的革新派认识存在的问题是(  )

A.混淆了先秦孔子和汉代以后的孔子B.把中西古今之争从深入到精神层面C.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进行了错误的反思D.没有找到中华民族不断沉沦的文化因素

20.

杜维明在《王阳明何以成为知己》指出: 马丁·路德提出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信仰,不要靠外在的制度,不要靠牧师,甚至不要靠教皇来帮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像马丁·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 可见两人在信仰的标准上都(  )

A.从外在权威转变为内在自由B.从上层精英转变为下层大众C.从繁琐转变为简约D.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21.

右面是一幅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图,图中有两处空缺。这两处空缺处从左到右应该填写(  ) 

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

A.三权分立人民主权B.理性精神社会契约C.社会契约人民主权D.民主自由依法治国

22.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 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多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 雅各宾派专政 ),他一定会吓的昏过去。 这段文字实质上表明(  )

A.伯克与卢梭政见相左B.卢梭的主张违背了历史潮流C.公共意志极易被滥用和误用D.人民主权构成了罪恶

23.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差异分析》指出: 尽管西方由多个国家组成,但是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各个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都跨出了本国的国界,出现了各个国家接替式的发展,在接替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符合这种发展趋势的两大重大科技成果分别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哥白尼的日心说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与西门子的发电机

24.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中写道: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 孔子道德 、标举 文明战胜野蛮 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 可见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古为今用批判继承C.以我为主借鉴改造D.有意篡改为我服务

二、材料阅读

25.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共有108项条款,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约占总数的35%;另外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有16条,约占总数的15%。帝国后期于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作为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汇纂》由50篇组成,分为七个部分,其大部分内容属于现代意义的民法,这是不争的事实。《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是《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除民法外,它也包含法的一般理论、刑法,但私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摘编自申建平《罗马私法文化的勃兴与法治理念的形成——对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古代罗马法的不同特征,并简述这些特征的历史影响。(9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 国富 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 看不见的手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经济思想变迁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黄绣球》是汤颐琐于1905发表的一篇白话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主人公黄绣球,居住在一处叫自由村的地方,当地物产丰盈,田地广阔,一向与外村人不通往来。外村人美慕他村上富饶,就渐渐拿起手段来欺侮,弄得自由村全无一点自由乐趣。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焕然一新。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继任,摧残教育,倒行逆施。最后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四、材料阅读

28.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作为政治改革重心所在的中央机构的改革,贯穿清末新政时期旧政改革和宪政改革的全程。1901年开始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归并詹事府于翰林院,撤通政使司;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练兵处、财政处5个新机构。增设资政院以 博采群言 ,审计院以 核查经费 。后设立学部、农工商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外务部、邮传部、理藩部等中央十部。裁撤军机处,颁布了 采取各国君主立宪之制 的上谕,成立 责任内阁 ,即 皇族内阁 。并特别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亲临顾问国务之所,用来防止权位下移。清末新政中,新机构很大程度上是在对旧机构的颠覆中逐渐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参谋部即清末新政时期的军咨府,九个行政部几乎全盘接受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十部。

——摘编自梁慧丽《论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新政时期清政府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时期清政府中央机构改革的意义。(9分)

2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38年4月,当捷克斯洛伐克面临德国侵略威胁之际,苏联通过了援助捷克的决议,还建议苏、法、捷三国就采取军事措施援捷一事进行谈判。与捷克签订了互助条约的法国政府认为,它只能在英国也声明援助捷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履行援捷义务。但是,英国根本不打算援助捷克。它们的这种立场,使得苏联试图根据国联原则和英、法达成协议来阻止德国扩张的集体安全政策再次严重受挫。同年9月底,英国牺牲捷克主权利益的杰作,即一纸《慕尼黑协定》,实际上断送了1935年的《苏法互助条约》,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地位,同时使它更感到帝国主义联合反苏的危险性。

——摘编自罗志刚《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采取出奇制胜的战略进攻法国。在法国和比利时之间集中的大量英法军队全部陷入德国的包围,造成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德军攻陷巴黎,之后,积极准备进攻英国。1940年8月,德军向英国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丘吉尔极力寻找对策。此时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苏德战争。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实力引起美国极大的关注,为了摸清情况,罗斯福派人访问莫斯科,并就美国援助苏联武器交换了意见。斯大林在1941年7月发表演说时说: 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的自由、民主进行战争,将同欧洲、美洲各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 。1941年12月,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未能构建的消极影响。(9分)
(2)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及过程。(6分)

3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史上,有 北李 南陈 之说, 北李 指李大钊, 南陈 指陈独秀,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最早的追求者,但由于思想禀赋与个人喜好的差异,二人思想样态与信从之途存在一定不同。李大钊有稍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以及重视理论实效性的特点,故能较快对十月革命有所反应,并能由此及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迅速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对理论的态度迥乎有别,其晚年称自己 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世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 。这种忌 空谈 禀性既决定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反应相对迟滞,也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把握,不但导致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之路历时较长,也形塑了其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的思想样态。

——摘编自靳希光《南陈北李的协作与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和陈独秀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