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6.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48

一、单选题

1.

西汉,少数民族居住区从郡领地中划出,称属国。属国的政权体系不同于郡县,属国最高长官为都尉,不是划地而设,而是因部落而设,生产由部落首领管理。这种管理制度(  )

A.破坏了郡县制B.形成了王国问题C.沿袭了分封制D.体现了因俗而治

2.

唐代对房屋建造有严格的规定: 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此规定反映了,唐代房屋建造(  )

A.受经济实力影响B.崇尚节俭、避免奢华C.等级色彩明显D.讲究礼仪、主次分明

3.

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 脚店 (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 孙羊正店 (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 灯箱 。由此可知,宋代(  )

A.都城夜生活活跃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C.城市化进程加快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4.

1724—1851年,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所生产的粮食约占整个粮食增产的20%,而剩余的80%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这反映了,清代江南三省(  )

A.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减弱B.人地矛盾开始突出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助推粮食安全D.外来高产作物引进

5.

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 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由此可推知(  )

A.大衅 是指戊戌政变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D.上谕推动 新政 开展

6.

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7.

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 圈选 豆选 等方式。这些措施(  )

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民主政治原则得到了落实

8.

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 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  )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9.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  )

A.公民享有参政权B.神权色彩浓厚C.城市内设施齐全D.重视公共利益

10.

下表为1496—1506年威尼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贸易的情况(平均每年,单位吨)

14961498

15011506

胡椒

480630

135

其他香料

580730

200

总量

10601200

335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欧洲对香料的需求量下降C.地中海贸易日趋衰落D.英属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

11.

新航路开辟后,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许多昔日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日用品。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社会贫富差距减小B.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抗击饥荒能力增强D.民众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

12.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反映了当时伦敦(  )

A.民主政治促进了交通的改善B.城市治理手段不断发展C.交通规则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汽车普及困扰城市交通

13.

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苏联的工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C.新经济政策实施加速工业化进程D.1929年大危机冲击西方工业生产

14.

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这些史实反映出(  )

A.金本位制主导全球化B.工业实力决定货币国际地位C.货币国际化方式不同D.国际贸易发展推动货币统一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  )

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二、材料阅读

16.

国家治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下表为某学生搜集的有关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部分材料

内容

左图为出土于湖南的里耶秦简户籍薄,其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注释: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

《新见里耶秦简牍资料选校》

河南尹田: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种皓传》

南朝陈国之改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则文献史料关注国家治理的视角。(3分)
(2)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至明清时期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近代以来,中国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江南制造局成立后,一直是中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尤其为晚清中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进步贡献良多。一批中国早期技术工人也在这里应运而生,史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从沪粤闽等地雇来工匠,开办了云南机器局,制造弹药并修理枪炮。1890年投产的贵州青溪铁厂,也从 上海采购机器招募匠工
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张謇在南通着力创办大生纱厂,其建厂初期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来自附近乡村,而技术骨干则主要招募自上海。1908年, 以抵制杭州城内售卖之洋纱、进口棉布、印花布为目的 ,当地商人集资开办股份制织布厂, 赴上海购置纺纱机,正加紧准备开业

——摘编自戴鞍钢《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时期中国的生产 技术进步与传递 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确立。1956年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医、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建立 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 的政策体系;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在辽宁省试点,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目前中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无论在单项制度上(如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还是在诸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总和上,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意义。(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近代国际法发展简表

时间

国际法举要

1625

格劳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后期以前

国际法主要确立和增加了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的民主原则和若干内容,如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不容干涉内政,公海自由等。

19世纪后期

随着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法上增添了一些反动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如所谓的势力范围、合法干涉、和平封锁等等。特别是领事裁判权、租借地制度不平等条约制度。

1928

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非战公约》,废除战争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订约的同时,英美法等大国先后对公约提出保留条件,声称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

1945

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不干涉他国内政等。

1982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约为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益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1994

包括中国在内的近百个国家签暑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公约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防治荒漠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国际法依据。

——据王铁崖《国际法》、李铁成《联合国简明教程》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