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6.2014届 浙江省诸暨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2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朱熹曾说: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理在气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理 D.理在气中

2.

元朝文人张鸣善《咏雪》中称: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语言通俗,形式活泼B.借物抒怀,辞藻华美C.结构严谨,意境深远D.音节和谐,风格浪漫

3.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 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这实际上是(  )

A.否定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B.佐证了印刷术在宋代传到欧洲的史实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人文思想的传播D.揭示了宗教改革广泛开展的社会根源

4.

梁启超在1902年《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说: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小说之伟大,几乎能造成世界矣。 这一主张(  )
①指出了国民性改造的根本途径 ②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③是对维新变法失败的深刻反思 ④开创了文艺形式进行启蒙先河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5.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年周年,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  )

A.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提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C.《论十大关系》等文章的发表D.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

6.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将1550至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 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 这一 良机 主要是指(  )

A.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D.殖民扩张和启蒙运动

7.

1935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 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 这一措施是(  )

A.进行社会救济B.推行以工代赈C.建立社保体系D.实施蓝鹰计划

8.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供给学派认为: 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 该理论主张(  )

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B.扩大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C.控制货币发行量,实行财政紧缩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

9.

瞿秋白在旅俄日记中写道: 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工厂工资大增,废劳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场的可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实行工业化政策后出现的变化D.集体农庄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场景

10.

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间就已伤亡倒下,英军的坦克虽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但由于技术与装备的不够完善,收效不大。上述材料描绘的战役发生在(  ) 

11.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

A.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B.西班牙内战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D.不列颠之战

二、材料阅读

12.

我国的教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教育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气是未必是,天子这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三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中指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 民力已苶(nié,萎靡不振),民知已卑,民德已薄 。救亡图强之根本 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
材料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的实践效果。(8分)
(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认为学校应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试对他的主张作简要评价。(6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中严复教育改革主张的进步性。(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三个时期教育方针内涵的不同。综上所述,用一句话概括教育的重要性。(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