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9.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49

一、单选题

1.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 观兵于周疆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 鼎之大小轻重 ,意欲移鼎于楚。对方回答 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 。由此可推知,当时周朝(  )

A.天子权威荡然无存B.仁政思想受到推崇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2.

唐朝22位皇帝中,18位是马球运动爱好者。当时全国上下球场林立,玩者如云。王朝与邻国大都进行过马球竞技活动。赛场上经常出现 珠球忽掷,月杖争击 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 的壮观场面。可见,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  )

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B.助推农牧文明的相互融合C.由统治者个人喜好决定D.契合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

3.

宋代史籍所载商人投资教育、延师设学、令子弟科场得志的实例颇多。如神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出身于商贾之家,立志向学,最终 三元及第 ,蟾宫折桂。这些记载反映了宋代(  )

A.价值取向的时代性B.选官制度不拘一格C.社会结构发生异变D.平民政治得以实现

4.

清初,大臣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奏本章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乾隆年间,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这说明奏折制度的形成(  )

A.使内阁权力名存实亡B.体现了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C.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助推清朝中央官制走向成熟

5.

下表为晚清城乡人口变化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年份

全国人口数

万人

农业人口

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

数量万人

比重%

数量万人

比重%

1840

40000

38000

95

2000

5

1860

40500

38070

94

2430

6

1894

41500

38180

92

3320

8

A.战乱不断影响人口增长B.自然经济解体明显加快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人口增长具有地域特征

6.

1918年4月成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初以 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为宗旨,1920年后以 改造中国和世界 为宗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不堪D.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7.

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期间,陈云发言指出:将来党在进入城市的时候, 既要保存农村的家务,也不要把机器搞坏了 。后来毛泽东也多次强调 不要打烂机器 。这些讲话(  )

A.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B.意在改变农村包围城市路线C.具有明显的实践前瞻性D.表明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8.

2001年前后,国内著名媒体《羊城晚报》先后刊载了《机遇轻叩广东人饭碗》、《跨国公司在想什么》、《 英语经济 应运而生》等多篇报道文章,引发深刻社会反响。这些报道的主题是基于关注(  )

A.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创业大潮B.中国经济全面步入世界轨道C.国企改革带来社会深刻变化D.亚洲金融危机产生持久影响

9.

公元前5世纪,埃斯科拉庇俄斯因救死扶伤、挽救人类生命而被古希腊人将其尊崇为医神。这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当时(  )

A.民主意识较为浓厚B.充斥神学意识形态C.医学职业受到尊崇D.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10.

1564年,英国海盗霍金斯完成第二轮大西洋贩奴贸易,被英国女王加封为 骑士 ;1579年,另一位英国海盗德雷克完成环球航海,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头衔;1588年,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霍金斯与德雷克共同获封勋爵。据此可知,16世纪英国海盗的崛起(  )

A.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得益于本国先进的政治制度C.使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11.

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革命领导人认为 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 ;并强调 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工人夺取政权,政治斗争是主要的,要达到共产主义,重在普及教育 。这些主张(  )

A.深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影响B.有利于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C.重视提高全体国民教育水平D.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12.

20国集团,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表明(  )

A.发达国家丧失经济主导地位B.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增强C.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国家间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政治协商传统以 天下公义 为立论依据,倡导 和而不同 的协商原则,包含了 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 的政治诉求,其实践具体表现为体制内的 咨询 朝议 谏议 和体制外的 清议 乡议 。西周至春秋天子和诸侯均设立 三朝 制度以咨询意见,秦汉以后, 朝议 虽有 廷议 集议 之别,但都是皇权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 清议 随着士阶层的兴起而逐渐产生,主要批评当时的混乱政治,正所谓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汉代以降,士阶层的清议在乡里决策、官吏选拔、伦理教化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议 是宗族或乡绅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进行的协商讨论。无论是士人的 清议 还是基层的 乡议 ,都成为国家(官府)与平民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在很长时期内实现了有效的社会治理,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等为副主席,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并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 政治协商 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相比,新中国政治协商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史学著作 年代四部曲 之一《革命的年代:1789~1848》部分章节目录。

书名

章节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第二章 工业革命

第三章 法国大革命

……

第十一章 劳动贫民

……

第十三章 意识形态:世俗界

……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现代史某一历史时期,以《____的年代:____~____》为格式,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设计出两个以上主要章节标题,运用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书名完整,章节标题恰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殷商、西周时期,我国实行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的秘密法。案件审判往往由贵族从以前的判例、故事中去寻找法律依据,或从神明的启示、礼仪风俗或公认的观念中寻找答案。在法不示人的年代,多靠礼法制度和道德治理国家。春秋中期的郑国是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经常成为大国争霸的战场。而这样的地理环境又决定了郑国交通发达,商贸往来繁密,是一个社会流动性大,商人等新社会阶层力量强的国家。随着商品流通和贸易的不断增多,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巩固政权,郑国执政子产开始实行社会改革。为了保障社会改革的进行,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三月,郑国执政子产命令把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据《左传》记载,铸刑鼎后,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 。不久,晋国也铸刑鼎。

——摘编自张军《子产铸刑鼎改革的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子产 铸刑鼎 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子产 铸刑鼎 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1年秋,由于朝鲜战场的军事伤亡与巨大消耗,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白宫开始认为: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应是欧洲,而非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在夏季攻势与空中绞杀战失败后, 联合国军 统帅李奇微被迫主动提议重启已中断62天的停战谈判。
停战谈判于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举行,朝中与美韩双方谈判代表就如何划定停火线、北韩(朝鲜)是否恢复建立军事设施以及战俘交换等问题展开激烈交锋。谈判期间,美国代表多次采取有意刁难、无故休会或特务破坏等手段拖延谈判,企图通过战场攫取更大利益。朝鲜人民军与中国志愿军不畏强敌、奋勇作战,采取 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策略,最终挫败美国计划。1953年7月,美国全面接受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摘编自王湘穗、乔良《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1年 板门店谈判 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历史意义。(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甲午战后,他认定 一国之强,基于教育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1902年,他自筹资金创办通州师范,作为 兴学之本 。他设学旨在培养广大的劳动者。为塑造健全国民,他设课既重国学,又重自然科学技术。他为师范、医校、纺校、农校都建立了附属的实习基地。为治南方水患,他创办河海工程学校。为发展当地蚕桑业,他设立蚕桑讲习所。为改良当地棉种,农校应时而立。纱厂需要纺织人才,设立纺校。随着医院的建立,急需新式医生,又设医校。为培养铁路管理人才,创建铁路学校。为充实南通市民文化生活,办起伶工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张謇一生创办了370所小学,中学及师范学校20多所,职业学校20多所,大学多所。张謇的办学模式与业绩成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典范。

——摘编自周至硕《张謇——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创办教育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大办教育的背景。(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