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6.2021届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06

一、单选题

1.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4)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出现 客卿 一职,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 客卿 的出现(  )

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C.使 尚贤 思想成为主流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

2.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5)汉字演变史上的某种字体,改变了之前古汉字以曲线构形的特征,将圆润的线条改为方折对称的笔画,使汉字摆脱 描绘 而成为符号的书写。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

3.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6)图6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手工业分布图。

图6

据图6可知,当时(  )

A.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瓷器已成为外贸首选商品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交通因素影响手工业生产

4.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7)明永乐年间,在殿试之后增加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的考试,所选庶吉士来源于全国各省。此后又实行各省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并对边远落后地区给予充分照顾。这些措施意在(  )

A.扩大政府统治基础B.提高官员行政能力C.兼顾各地经济差异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5.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8)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 夷学 称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对西方文化比较广泛的称呼是 西学 。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 新学 之名。这种变化反映出(  )

A.中西文化融合发展B.传统文化逐渐遭到摒弃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社会普遍存在崇洋心理

6.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9)

表1 19世纪末中国新增厂矿及资本统计表(部分)

年份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厂矿数

资本

厂矿数

资本

1894

6

2013040

2

1174800

1895

15

3729918

2

489510

1896

10

1322910

2

1516783

1897

13

4730360

3

1188881

1898

13

2088110

1

1200000

据表1可知,当时(  )

A.洋务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B.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官办企业发展成为商办企业D.中国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7.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0)据瞿秋白回忆: 因为当时交通困难,时间迫促,所到人数不足,不能作为正式的全党会议,但是因为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之紧迫及改变党的路线之重要,决定宣布开会,作为中央紧急会议。 这次会议(  )

A.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C.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1)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英国首相艾登、法国外长皮杜尔、英国议员威尔逊等进行了会晤。这表明新中国(  )

A.外交实现重大突破B.实行结伴而不结盟外交政策C.扭转外交被动局面D.积极探索中西方接触的渠道

9.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2)在古代希腊,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执行司法权、使用陶片放逐法等权力皆由公民集体行使。服兵役是公民的绝对义务,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希腊地区战争频繁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城邦重视公民素质

10.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3)1595年后,荷兰民间陆续成立了一批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1602年,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些公司在政府干预下合并成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获准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这说明荷兰(  )

A.商业资本主导国家的内外政策B.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C.政府在殖民活动中起重要作用D.资本的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

11.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4)卢梭认为; 主权不是别的,它就是公意的行使,所以它永远都不能被转让。既然主权者不过是一个集体的存在,那么除了它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代表它。行政权可以被代表,但是意志却不能。 卢梭意在强调(  )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人人平等D.权力制衡

12.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5)1979年,美苏两国领导人签署《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1988年,双方又签署《中程核军备条约》,规定美苏应销毁武器库中的全部中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并停止发展此类武器。这些条约的签署(  )

A.表明美苏意在建立国际新秩序B.推动了雅尔塔体系的瓦解C.一定程度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D.使美苏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二、材料阅读

13.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行 什伍连坐法 。汉代 编户齐民 ,编制户籍以征收人头税,分派兵役、力役。唐代中期以后编制户籍主要依据转向
田产,淡化人丁。宋元明清户籍沿续此法。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表2 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

年代

大事记

1495

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情者,救济贫民。

1785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摘编自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户口管理政策》

材料三
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 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在城市进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并为国营企业招工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1958年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收养、婚姻、年龄、违法责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吴学凡《新中国户籍制度70年变迁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英国近代户籍管理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户籍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别史书名大多反映了作者对该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如邢来顺《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曹卫东《德意志的乡愁: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思想史》等。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史上的某一国家(中国除外),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该国某一阶段发展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为提高军人士气,首先为伤残军人发放终身退休金。同时,为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又为海员发放终身退休金。后来这—(一)制度扩展到优秀的文人、科学家、艺术家和年老的高级官员身上。19世纪,法国规定工作满30年的公务员和工作满25年且年满55岁的艰苦职业工作者可以享受退休权。在政府推动下,铁路、煤炭开采成为率先实施退休制度的行业。1930年,惠及大多数人的法国退休制度建立起来。

——摘编自刘祚昌《世界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退休制度建立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退休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7分)

16.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用了10年时间、牺牲了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控制。1954年,埃及与英国签订《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1955年运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300万美元。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对此大为恼怒。1956年10月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大规模轰炸,无比愤怒的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坚持战斗。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中苏也用实际行动支援埃及人民。美国企图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以实施经济制裁威胁英法,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957年,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7分)

17.

(2021·云南昆明 三诊一模 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面对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他主张文学要发挥教化功能,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彰显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情怀,笃定 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追求。他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文质相救、意淳语真的文学思想;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文学创作要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反对无病呻吟。他认为文学创作的主题要多样化;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范仲淹的文学主张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的文学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文学主张体现的精神价值。(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