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3.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高中毕业班4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39

一、单选题

1.

西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 王(周天子)若曰:盂,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而春秋中期的晋公盘铭文中记载: 晋公曰:我皇祖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和夑百蛮,广嗣四方,至于大廷,莫不事王。 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

A.周天子共主地位遭到否定B.传统分封制遭到破坏C.战国时期天命观发生变化D.宗法等级制彻底瓦解

2.

贞观年间重修《氏族志》,以官爵高下作等级。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博陵崔氏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第三等, 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 。显庆四年(659年),高宗又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官至五品的官僚皆为士族,升武氏为第一等。该现象反映了(  )

A.外戚势力把控中央政权B.关陇贵族丧失政治特权C.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D.士庶界限的进一步模糊

3.

南宋淳祐元年,宋理宗令以张、周、二程、朱熹从祀孔庙;1271年,忽必烈宣布 建国号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明永乐十三年,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布天下。材料反映了(  )

A.理学影响力的上升B.封建统治受到理学制约C.理学兴起束缚思想D.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4.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中出现了 服饰器用竞相僭越,士庶无别 自明末迄今,市井之妇,居常无不服罗绮。娼优贱婢以为常服,莫之怪也 ,至今日而三家村妇女,无不高跟笋履 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江南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B.江南豪奢消费日益深入基层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消费主体多元促进大众消费

5.

《新青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还大力提倡国语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观念非常激进,遭到了批守旧知识分子的攻击。陈独秀的回应是(  )

A.扛起文学语言改革的大旗B.大力宣扬达尔文进化论C.强调个体人权意识的觉醒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6.

某作品在描述一次战役的意义时说道, 历时半年之久,横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四省的惊人壮举,部队损失过半,原先打下的根据地也几乎丧失。但在战略上,陕北地区中央面临的危机得到解除,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千里挺进大别山D.淮海战役

7.

1962-1963年,全国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小商小贩的发展比较稳定。到1964年底,全国小商小贩又恢复到247万人,其中个体商贩50多万人。这表明当时(  )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C.完全纠正了 倾错误D.为调整经济放宽相关政策

8.

粮食安全对我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表1中,1984—1998年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其合理的解释是(  ) 

表1 1978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表

时间

全国粮食产量情况

1978—1984

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

1984—1998

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

1998—2003

粮食连年减产

2003年至今

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年增产

A.生产关系调整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导着粮食产量C.粮食生产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较密切D.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9.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里有一尊青铜雕塑《海神波塞冬》(如图6所示),雕塑大约铸造于公元前460年。这是一位全身赤裸的美男子,颔下有须,身材极为强健俊美,全身暴突着锻炼后形成的肌肉。这表明,雅典(  ) 

图6

A.民主政治最终确立B.青铜制造业已经世界领先C.成年男性公民主权D.人文主义观念渗透于艺术

10.

1877年5月,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根据宪法提前解散了共和派占优势的众议院,但是在选举中,共和派再次获得了众议院多数席位。1879年,麦克马洪辞职。这一现象表明(  )

A.法国政治局势依然动荡B.法国共和制得以巩固C.法国共和派拥有绝对的权力D.法国两党制最终形成

11.

1936年的美国电影《摩登时代》是一部由卓别林主演的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对无声电影猛烈的市场冲击,对电影广告——海报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要求电影海报以一种能够为普通大众所理解的、醒目刺激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对此,该海报的主题应该是(  )

A.揭示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B.宣传罗斯福新政带来的显著成效C.肯定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D.以悲剧手法描绘工人的生活状况

12.

1975年前后,美国出现了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与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发生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B.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欧洲的联合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会变革是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在明清江南首先是从农村中挤出的大量过剩人口往往被封建贵族所吞噬,成为男优女婢,成为青楼娼妓,成为夫佣仆。江南大家蓄奴之风盛行,以至被人称为 第二次农奴化 ,人口的价格低贱,一个婢女抵不上一斤人参,家养奴婢千人,在富绅之家是负担得起的。城镇中的手工业太薄弱,我们从地方文献与碑刻中看到,踹工、染工的仅有收入往往被胡乱花在酒肆、赌场与戏馆中,缺乏必要的储蓄欲望。有益于社会生产发展的,从质量竞争变为价格竞争的新消费经济没有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明清江南,实在谈不上有所谓 市民经济 与传统经济的对抗。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史丛稿》

材料二
对基本品或奢侈品的需求及价格层次的巨大差异引起人口和商品新的流通。这些商业潮流的出现导致城镇特别是贸易城镇的兴起,这又引发城市运动。在由商人组成的第一批经济活跃中心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手艺人,他们保证的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专业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当城镇成为一个地理单位并享有特别的法律特权时,便有条件使人口和商品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同样,在城镇内部,完全依赖财富提高地位的统治阶级将自己转变为政治上拥有特权的贵族阶层,因此能够使现实生活条件变得对他们更为有利。另一方面,在大约1300年或更晚一些,这些地方的低等阶级也能够有些许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他们也通过争取法令而影响经济生活,但其目的已不再是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而是要求社会对现存财富资源进行更公平地分配。

——摘编自M.Postan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 第二次农奴化 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对比欧洲人口迁移与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流动产生的不同影响。(1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现代史的某一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代品阶制度在改制以前十分复杂。官不举职而别以差遣行事,官员的品与阶、官与职常互不一致。元丰三年(1080年)八月,宋神宗发布改革官制的诏令。九月,批准实行新的寄禄官阶(即 寄禄新格 )。寄禄官不再以尚书、侍郎、卿、监等职事官为名,而 以阶易官 ,同时取消旧的文武散阶,于是统一了职官的品与阶。随着新官制的全面推行,职事官各还其职,按不同的品、阶授相应的官职。于是,品阶、官、职就统一起来了。在改革品阶制度的基础上,又通过 三省六曹条例 的实施,全面恢复了原来仅存空名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法定职官部门的地位和实权,同时废除那套由使职差遣发展起来并侵夺了三省六部职权的职官系统。此外,还罢去了其他一些多余的机构和闲职。

——摘编自秦邕江《试论北宋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元丰改制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元丰改制的实际效果。(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依据毛泽东提出的 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 的作战方针,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先后发动5次战役,歼灭敌军23万余人,其中美军11万余人,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李奇微接任麦克阿瑟 联合国军 总司令一职后,于6月30日致电金日成、彭德怀,表示愿意谈判。7月1日,金、彭复电同意,并建议谈判在朝中方面控制的开城举行。7月10日,双方代表开始进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转入边谈边打、以打促谈的阶段。志愿军按照毛泽东 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在 三八线 上实施机动防御,很快将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在这一阶段,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粉碎了 联合国军 发动的 金化攻势 ,中朝方面由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列强表示如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 皆臻完善 ,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同年,清廷谕令沈家本、伍廷芳修律,启动了晚清的法律改革。沈家本首先主持修订了《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采用了近代西方刑法典的体例。之后,他又参酌各国,立足本土,制订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法《钦定大清商律》中国第一部诉讼法—《刑事民事诉讼法》中国第一部破产法《破产法》以及《法院编制法》《商法总则草案》等一大批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型法律,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框架。在司法公正方面,他提出了建立陪审员制度和律师辩护制度。由大理院、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乡县局四级三审的司法制度也建立起来,他还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培养法律人才,开中国法学教育之先河。

——摘编自晓海《清末法制改革大家沈家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沈家本的历史功绩。(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