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1.2021届安徽省黄山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52

一、单选题

1.

商代青铜器上常用纹饰是以饕餮纹、夔龙纹、虎纹、云雷纹为主,体现了狰狞之美。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饰的内容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如采桑、宴乐、射礼、水陆攻战等。青铜纹饰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A.铸造工艺的进步B.礼乐制度的崩溃C.生产关系的变革D.人本观念的凸显

2.

《史记·平准书》中留下了西汉时期 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的记载;《汉书·严延年传》中也有 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 的记录。这种现象(  )

A.源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B.埋下了王国割据问题的隐患C.改变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D.影响了汉代治国方略的调整

3.

宋代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地主兼商人,大多采用以商求利、以土守之的方式,把最稳妥的生存形式和能获得高额收益的生息形式揉为一体,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商业资本运作的特点。这一特点(  )

A.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B.推动了抑商政策走向松弛C.影响到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D.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4.

明代内阁公文往来,嘉靖隆庆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犹自称翰林院,内阁中的文渊阁印 不得下诸司。即下诸司,以翰林院印行;诸司行内阁,亦止称翰林院。 明末万历朝修《会典》时,仍将内阁职掌附录于翰林院条下。这表明明代内阁(  )

A.成员皆为翰林学士B.行政效率受到制约C.并非法定中枢机构D.参政权力明显萎缩

5.

1793年清朝礼部官员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要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咸丰指示绝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 唯有与之决战 。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这种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  )

A.华夷观念彻底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转型C.宗藩体系走向瓦解D.保守势力仍然强大

6.

郑观应评述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时曾说: 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 这表明该类企业(  )

A.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性质特征B.响应了政府鼓励民间办厂的号召C.避免官府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D.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7.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 关门主义 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而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的时候,也要发生分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对抗日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调整政策D.与国民党争夺抗战领导权

8.

20世纪50年代各类反映农业、工业生产的民谣层出不穷,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蚂蚁啃骨头,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这些民谣反映了当时(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左倾冒进思想开始滋生D.五年计划实施成就突出

9.

古代雅典城市广场周围大都是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前面往往有开敞的柱廊,这些地方成为人们谈论政治、经营商业、探讨哲学甚至举行会议和审判的场所。雅典这种城市布局(  )

A.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特点B.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C.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养D.加强了国家对舆论控制

10.

1755年,时任英国下议院议长昂斯劳在《论反对党》一文中写道: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而且为了通过这些问题要事先集合一切可能集合到的力量来加强他们自己。这反映出英国(  )

A.两党制易引发政治混乱B.责任内阁制逐步发展C.议会改革助推民主进程D.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11.

图5为苏联历次五年计划时期生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资料来源《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此表主要说明苏联
(  )

A.经济增长模式渐显疲态B.经济改革加速解体进程C.五年计划得以顺利推进D.经济结构失调逐渐加剧

12.

图6漫画出自求是网,该漫画反映出的主旨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B.南北对话缓和世界局势C.世界经济秩序亟待改革D.逆全球化发展成为趋势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 富国强兵 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 科技立国 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

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十多年来,有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批孔 颇多微词,认为它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应当予以否定。其实早在1940年吕振羽就指出: 在反封建文化斗争的高潮中,……几乎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切都是要不得的,在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下,一时就抹杀了发展到那样高度的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切。

——摘编自杨华丽《新时期以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研究述评》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唐武宗针对唐后期复杂的形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改革。唐武宗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员。武宗虽为宦官所拥立,但后来采取措施收归宦官仇士良所掌握的禁军权,并下诏禁止宦官插手干预外廷政事。武宗怀柔河朔三镇,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842年,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844年武宗降旨 不许供养佛牙 。因武宗年号 会昌 ,这一时期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 会昌中兴

——摘编自王洪明《唐武宗与会昌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武宗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武宗改革。(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中印边境战争后的最初几年,印度对外一直宣称, 1962年10月,中国突然袭击印度边防军是没有理由的侵略 。所以,在当时的西方看来,是中国 先制造事端 。但到了1970年,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的《印度对华战争》在伦敦出版。该书根据中印边境冲突的相关资料,驳斥了作为美国 遏制 政策对象的中国正在进行扩张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是全世界(包括印度和美国)的错觉。内维尔提出了关于印度 先制造事端 的观点,对美国学者重新评价中印边界战争产生了直接影响。70年代后,美国学术界开始认为,是印度 先挑起争端 ,招来中国压倒性的迅速反击。就中国而言,这是反击性战争。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从一开始就显得符合情理、富于理智,而印度却越来越走向非理性和不理智。

——《美国学术界关于一九六二年中印边境战争的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印边境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学术界在70年代后对中印战争观点发生变化的原
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申纪兰,一生与人大紧密相连。1954年,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 男女同工同酬 被正式写入宪法。1983年,她所在的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她在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此后,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 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

——摘编自《申纪兰:永远的人大代表》

(1)根据材料,概述申纪兰做出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申纪兰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