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8.2021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388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常以 汤武革命 (商汤推翻夏朝和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斗争)作为新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嵇康自嘲 每非汤武,而薄周孔 ,将对 汤武革命 的认识与对儒家正统思想的认同紧密结合起来。这反映了(  )

A.民本思想指导了 汤武革命 B.汤武革命 被后世广泛效仿C.暴力革命是历史进步的动力D.重史传统影响封建统治思想

2.

下表所示为有关西汉初期粮食价格的文献记载(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文献

记载

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

每石粟至十余钱

东汉桓谭《新论》

谷物每石数十钱

A.时代越近的记载越可信B.经济数据需要慎重核验C.史官的记载真实性更高D.种植结构影响粮食价格

3.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 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 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 。这些举措(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量

4.

明代,不经内阁票拟而直接自宫中下发的旨意,称为 中旨 。明武宗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曾 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 ,打击朝中文官。该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

A.内阁权力的衰落B.宦官权力的膨胀C.皇权专制的强化D.监察系统的失职

5.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稿仅有1卷,简要介绍了30多个国家。1847年,魏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反映了当时(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时代潮流B.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知识的渴求C.传教士积极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D.洋务派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

6.

1915年3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说: 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 这一报道(  )

A.揭示了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B.为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进行辩护C.反映出当时中国内部存在隐患D.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7.

1938年8月,粤汉铁路管理局由武昌迁至衡阳;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国民政府专门修建了湘桂铁路衡阳至桂林段,在衡阳设立了湘桂铁路管理局。衡阳铁路事业步入了一段至今仍令衡阳人自豪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衡阳铁路的发展(  )

A.适应了中国时局变化的需要B.反映出政府振兴中部经济的意图C.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结果D.折射出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调整

8.

右面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宣传画。该宣传画实质上反映了(  )

A.文革 时期的阶级斗争状况B.人民建设祖国热情的高涨C.大跃进 时期的 倾错误D.改革开放解放了人民思想

9.

罗马法规定: 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 法学家涅尔瓦认为,在一个很明显是因为空气污染现象而变得很难闻的地方,应该适用一般禁令,即 禁止在公共场所及道路上的一切施工 。这表明罗马人(  )

A.已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B.对环境卫生的治理严格C.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D.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0.

到1900年,人类的 世界文明 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 西方人 )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

11.

1922—1929年,美国工业指数几乎上升了50%,国民收入增加了约23%,但商业职工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职工实际还有所减少,工人的平均时薪增加不到一美分。到1929年夏,各企业库存货物较1922年已增加了两倍,消费额增长率却下降了4/5。这些现象(  )

A.揭示了美国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B.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D.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阶段性成果

12.

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除了加强区域合作外,还经常一起召开会议呼吁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联合起来反对强权政治。这些现象(  )

A.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很大B.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C.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晚清时期,西洋体操首先在新式军队中引进。张之洞曾说: 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 其中,1904年公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堂体育场地进行了具体规定,清政府还通过《操场规则》对《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场地设施的要求进行落实。民国时期,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来制定我国体育设施相关政策,1929年颁布的《各县市公共体育场暂行规定》和《国民体育法》以及1932年后各条例的出台,使体育设施按行政层级逐级建立起来。1935年前后体育场地比1934年增加了近一半,1945年行政院核准的《国民体育实施计划》等,均对各省、市、县及乡镇体育场地进行具体规定并要求按年限建成。

——摘编自孙成林《晚清至民国体育设施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9年10月,在中华全国体育筹备会上,朱德指出 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 ,大会还指出,要把体育运动与新民主主义建设结合起来。1956年,依据党中央提出的 多、快、好、省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国家体委提出了 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的方针,1959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的方针。1979年,制定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 优先发展 战略,奠定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1992年以来,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结合中国特色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2005年,体育总局出台了《体育事业 十一五 规划》,提出了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的体育主题。

——摘编自孙德红、田雨普《新中国体育发展战略重点调整轨迹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发展体育的措施,并指出其目标的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所示为(16世纪~19世纪)近代英国每一时段影响世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部分)。

时期

事件

16世纪上半叶

1509亨利八世继位

16世纪下半叶

1588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上半叶

1642英国内战爆发

17世纪下半叶

1688詹姆斯二世出逃,威廉三世奥伦治和玛丽继位

18世纪上半叶

1721沃波尔内阁

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下半叶

1851世界博览会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修改或补充两件大事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明是 修改 还是 补充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常平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平粜法和平籴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粮食仓储制度。该制度的正式提出和实施是在汉宣帝时期,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朝廷在边疆地区修建粮仓,当粮价低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当粮价高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常平仓除了具有调节粮食供求、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作用外,还增加了建立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维护边疆稳定等新功能,成为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效仿的对象。常平仓制度以粮食为主要调控对象,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治国理念。学习和借鉴常平仓居安思危的战略储备思想,将粮食、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对当今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王静峰、王金辉《论常平仓制度的起源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建立的常平仓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粮食仓储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边区因为日军残酷的 扫荡 ,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党和边区政府发出了要 确保战时农产品自给 的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运动,通过奖励垦荒、科学种田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手段增加粮食总量,提高边区自给水平。鉴于边区农业生产制度尚未成熟,边区政府积极着手完善生产建设制度,通过提供危机贷款,给受到自然灾害的农民购买粮种,以保障民众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使农民的生产资料得到保障,压力减轻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根据地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使边区政府渡过了粮食危机。边区政府在应对粮食危机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受人民信任。

——摘编自刘长林、吴明怿《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政府应对粮食危机举措的意义。(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著名的所谓 紫外灾难 。从创作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对此发表诸多论文。大约从1894年起,他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 能量子 概念和常数h,这一概念和常量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1918年,普朗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他担任威廉皇帝协会会长。在那个时期,柏林、哥廷根、慕尼黑、莱比锡等大学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同普朗克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他以一个科学家对科学、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尊严的斗争。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逝世。

——摘编自《物理学家:普朗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普朗克的科学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朗克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