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4.2014届 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五校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6 浏览数:184

一、单选题

1.

《礼记》云: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  )

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

2.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 绍兴十四年(1144年) 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 这段材料说明(  )

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

3.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礼贤下士 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D.学而优则仕 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4.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5.

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9~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在动荡中走出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近代化D.在变革中实践近代化

6.

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 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

A.法律至上B.人人平等C.以人为本D.天赋人权

7.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 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背景是(  )

A.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B.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使神学遭到排斥D.英国开拓市场,通过普及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

8.

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 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古代希腊时代的雅典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

9.

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程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  )

A.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B.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
C.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D.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

10.

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 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  )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 富人俱乐部 。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 死敌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2010年11月18日新华网

材料二 1986年7月,出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738.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5%左右,中国迫切需要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公正、公平的外贸环境。
然而,恢复 关协 地位,第一阶段必须完成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查,即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否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第一阶段谈了6年,多年从事谈判生涯的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 市场经济 这4个字整整谈了6年的时间。

——2001年11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让 经济体制有能力来执行关贸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 的,并谈谈自己的认识。(16分)

12.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12分)
阅读上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

——《张太岳集》卷36

材料二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创设颁行考成法,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这些做法,一改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并以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的方法相结合,使得考察随时随地,监督无处不在,并实现行政部门与监督部门互相制约互相制衡,同时达到内阁及时了解下情,知悉官吏情况。

——根据相关材料整理

(1)材料一揭示了明代官场怎样的现象?(5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主要特点。(10分)

1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的美国,华盛顿的雕塑随处可见。以华盛顿为首的美国国父们,对美国独立及宪政的落实无疑居功至伟。但是,伟大的华盛顿并未成就一切,他虽有能力拒受王冠,却没有能力解放黑奴。两百年后,奥巴马有朝一日能够问鼎美国总统,得益于其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是林肯、道格拉斯、罗莎·帕克斯、马丁·路德·金,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氏。
格莱美获奖黑人歌手JAy-Z曾这样深情地说到: 罗莎·帕克斯坐下来了,所以马丁·路德·金可以走路;马丁·路德·金起步了,所以奥巴马可以奔跑;奥巴马奔跑了,所以我们可以飞。

——熊培云《这个社会会好吗》

(1)如何理解华盛顿 有能力拒受王冠,却没有能力解放黑奴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争取有色人种的民主权利,林肯等人做出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9分)

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一个鼓吹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公开发表演说道: 英国必须下手干,否则就是灭亡。它必须寻找殖民地,把手伸得越远越好。……英国人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从海上和陆地将英国的势力带向世界各地。
到19世纪80年代,仅在非洲的西海岸就有15家德国公司开设的60个工厂,而传教点则达数百个以上。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出现了要求加强德国海上力量的呼声。一个德国亲王说: 对一个年轻的国家来说,没有扩张就没有前途,没有海外政策也就谈不上扩张,而没有海军就谈不到海外政策。

——根据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整理

材料二 1900年,英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271万平方千米,人口3.67亿,法国占有1098完平方千米,人口5000多万,甚至连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小国,也合共占有674万平方千米的殖民地,人口6500万,远远超过了德国、美国和日本三国殖民地的总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9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启发民智。他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 苏格拉底方法 ,他本人则称之为 思想助产术 。审判苏格拉底时,他争辩说: 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利。

——王龙《苏格拉底与商鞅》

材料二 民强国弱,民弱国强 故有国之道,务在弱民
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商君书·弱民》

材料三 商鞅认为《诗》《书》对于国家有百害而无一益,其唯一的作用就是扰乱、蛊惑民心,破坏国家法令制度的推行。因此他将礼、乐、《诗》、《书》列于国家 六虱 之首,是 亡国之俗 ,并由此而发展到 燔《诗》《书》而明法令

——王龙《苏格拉底与商鞅》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商鞅有着怎样不同的思想主张。(9分)
(2)商鞅 燔《诗》《书》而明法令 的实质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