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6.2021届黑龙江省大庆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708

一、单选题

1.

《周礼·春官》中记载: 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黻依,依前南乡,设莞筵分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黻纯。左右玉几 。这反映出周代礼制强调(  )

A.家居装饰要推陈出新B.催生全新的社会风尚C.尊卑有序及严谨规范D.家宴与国事融为一体

2.

秦简《封诊式》记载: 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 丙盗铸此钱,丁佐铸。 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 材料可以说明秦代(  )

A.允许民间私自铸造货币B.铸币已有法定的模式C.私铸货币引发通货膨胀D.私法审判已较为普遍

3.

唐代妇女出行所戴的帽饰经历了从唐高祖武德、贞观时期的 多着幂篱 (图1),到高宗时期的 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 (图2),再到开元初期, 皆用胡帽 (图3)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图1 持幂篱女侍图                   图2 帷帽仕女陶俑             图3 戴胡帽的三彩骑马女佣

A.唐代社会逐步走向包容开放B.礼制对妇女服饰的影响C.男耕女织农业生产方式变迁D.儒家思想在唐代的演变

4.

下表为清代内阁的前身,文馆、内三院的建立发展轨迹

皇帝及实际掌权者

机构演变

皇太极

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对皇太极负责,以削弱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

多尔衮

内三院的权力遭到削弱

顺治

内三院对六部具有监督权,拥有票拟批红的权力。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学士分班入直,具有 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的职能

康熙

保留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成为定制

雍正

设立军机处与内阁抗衡,内阁权力逐渐衰落

该表说明清代(  )

A.从权臣向谋臣再向私臣的蜕变B.满洲八旗国家政体逐步发展完善C.皇权向更高层次递进受到阻碍D.皇权逐步向君主集权制发展演变

5.

清同治年间,英商就到台湾农村,劝诱农民种植茶树 而贷其款 ,收成之时 悉为采买 。光绪年间,俄人在黑龙江阿城、双城、滨江等地,以现金和种子贷与种植甜菜的农民,订立契约,所产甜菜归其收购。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当时中国(  )

A.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沿海通商口岸农产品商品量增长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农业生产部门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6.

抗战时期美国将军史迪威说: 我是根据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国民党:腐败,失职,混乱,经济困窘,苛捐杂税,空话连篇,没有行动,囤积黑市,与敌通商。共产党:减税,减租减息,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参与政治,说到做到。 其认识反映了(  )

A.美国政府决定放弃援助国民政府B.国民党更适应民族战争形势需要C.共产党具有更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D.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主战场

7.

50年代中期,供销合作社工作重心转向农村,除国家统购统销的粮食、棉花外,供销合作社几乎垄断了全部农业产出和地方小土产的收购任务,使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的物资,保证了国家需要。供销合作社工作重心转移起到的作用是(  )

A.推动了国家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B.为国家工业化进程提供稳定支撑C.有利于教育转变落后地区的农民D.促进了农业 三大改造 的完成

8.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再次提出 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选择一部分亏损或微利的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进行租赁、承包经营试点。 上述政策的实施表明(  )

A.个体经营模式进入国企改革领域B.个体经济先富模式成为改革主体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D.推动了个体经济经营结构的优化

9.

在罗马法中, 在一开始只是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经济和社会义务时,对其人身进行束缚的手段,随后发展成为以财产为核心,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形成了 债务人只以其所能为限承担履行义务 。对债务关系的解释应有利于债务人摆脱债务约束的原则。这种变化体现了(  )

A.法律形式更为庄严B.维护私有财产的所属性C.人身依附关系加剧D.突出限制个人利益原则

10.

1662年,痴迷于科学的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了皇家学会。这里聚集了英国的最强大脑。1703年,牛顿开始担任会长直到去世。1705年,牛顿因他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而被封为爵士,从平民成为贵族,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主要反映出英国(  )

A.政治环境宽松B.崇尚科学和尊重科学家C.文化积淀丰厚D.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

11.

183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议会以退出联邦相威胁,通过反对执行联邦政府关税保护法的法令。1833年杰弗逊签署两个法案,一面以《武力法案》施加军事压力,一面以《妥协税法》满足南部低税要求,成功化解第二次宪法危机。这说明(  )

A.联邦宪法的至上性受到肯定B.联邦政府与各州矛盾无法调和C.南北两种经济模式趋于相同D.联邦政府的权威受到州权挑战

12.

本世纪初在西方国家,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法国,民粹主义的勃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普通大众觉得自己并没有在过去十几年的全球化大潮中获益,他们认为这样的体制只会让一小批精英受益。这说明(  )

A.精英阶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B.封闭经济体更加符合潮流C.西方国家出现了深层次危机D.东方国家深度融入全球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知识分子人数众多,在社会上形成势力,他们作为政治上的一支独立力量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宋代由于积贫积弱,社会问题很多,一部分知识分子有感于形势严重,以天下为己任,奋起而挽救危亡。范仲淹提出传唱千古的口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王安石变法更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改革派和反改革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其中有许多无谓的党同伐异,争夺权利,但也反映了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由许多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家力量的强大。朱熹就认为汉高祖、唐太宗都是假仁义以遂其私欲,可是他却反对君主独裁。陈亮认为,生民之初,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应该为人民办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为代表的士大夫循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理路,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时代命题。虽遭遇举国冷遇的困境,却影响了后世国人对救国真理的探索过程。李鸿章更是敢于冲破藩篱,开启了近代化的历史征程。面对甲午战败,梁启超等人更是 以敌为师 ,他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变法看作是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尝试的结果,认为林则徐等 师夷长技以制夷 之说是变法的萌芽。甲午战败后 朝野乃知旧法之不足侍 ,于是 言变法者乃纷纷 ,从而促成 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 。戊戌政变后的清末新政 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 ,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它同时又保留和完善了这一部分改革的成果。辛亥革命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号呼。陈独秀也将新文化看作是国人救国方案和思想启蒙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认识到 价值观才是根基。没有多数国民之价值观念的转变,共和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 。新文化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可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导致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知识分子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行动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特点。(6分)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表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五次传染病情况简表

传染病

人类活动

影响

黑死病鼠疫等

13471351

11世纪的垦荒运动引起环境破坏;居民木制、泥砖等结构的房屋;再加上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

西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大量人口死亡后,封建农奴得到解放;人口死亡,带来宗教的改变,找到新的教义来对死亡进行新的解释,人们把目光从天国转向了尘世的享乐。

美洲瘟疫天花、麻疹、霍乱、白喉等

15纪左右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美洲土90%的人口毁灭;引起了非洲大规模黑人奴隶的贩卖。

伦敦大瘟疫

1665年—1666

英国的病源很可能是那些从阿姆斯特丹开出的运送棉花的商船。

超过10万人死亡。为躲避瘟疫,牛顿回到乡下。这期间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687年,牛顿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五次大霍乱

1817年—1896

工业革命、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是造19世纪霍乱全球流行的主因

影响遍布全球,大量人口死亡。19纪中期,英国进行公共卫生治污运动和住房改革1900年左右,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卫生协议和机构诞生。

西班牙大流感

蔓延全世界

1918年—19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

全球2500万到5000万人丧生。德国由于疫情和战斗损失了80万兵力,191811月穷途末路的德国无力再战,只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丁学良、龙希成《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传染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至少提取两次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论述传染病、人类活动和人类文明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关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太和年间多次诏集群臣,议定律令,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对 议礼律令,润饰辞旨 ,常亲自执笔,刊定轻重。其一生二次对《北魏律》进行修订,第一次修律, 始于太和三年(479年),主要是修改旧文,使从轻典。太和十五年(491年)他又主持了第二次修律,诏公卿大臣 议改律令 ,于次年 班新律令 ,对前律作较大修改,如把死刑的条目:大辟由原来四百九十条,改为二百三十例,减少了五分之二。用 恕死徙边 作为死刑减等之法。太和十一年(487年)从律令中删去残酷的诛连法——门房之诛。对族刑的施用范围也作了明确的限制,以减少族刑的使用。新律颁布后,五族、三族之诛在北魏从此绝迹。孝文帝改订的《北魏律》,上采汉魏晋法制之传统,下启隋唐律令之先声,在中国法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对于那些参战的人来说,战争的经历是无与伦比的恐惧。奔赴前线的人以为战争会像19世纪欧洲战争那样短暂,而且有机会成为英雄。受公众人物宣传的影响,参战士兵认为,战争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状态更加高尚,还说从1815年以来,太长时间的和平状态使欧洲 深受其害 。结果,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过的激战。西线的士兵在肮脏的战壕里连续苦熬了数个星期或数个月,他们要应付老鼠、虱子、泥泞和毒气。当他们缩着身子趴在地下时,未曾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轰炸他们的掩体。当他们跃上战壕准备冲锋时,他们面对机枪和死亡,或者眼看着自己的战友死去,死亡的人数高达几百万。他们经历太恐怖,战后回到家中都不敢告诉自己的亲人,结果他们变得神经衰弱。在战后复原的士兵中,弹震症是普遍的精神疾病。战场变得无情而荒凉,是一个墓地,饱受轰炸,烧成焦黑,布满了铁丝网。坦克代替了骑兵。机器残杀了大量的生命,荡除了战争的骑士精神。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音乐极其刺耳,预见并捕捉到士兵们孤单的情绪。战后,在所有的战争小说和回忆录中,德国作家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最具影响力。雷马克说这场战争摧毁了 甚至是战斗的幸存者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参加一战的士兵在一战前后对这场战争认识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参加一战的士兵对这场战争认识变化的因素。(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林巧稚(1901—1983年),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人民医学家。1932年至193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她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1939年,林巧稚受协和派遣到美国进修。之后,她谢绝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回到祖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关闭,林巧稚开办私人诊所。对贫病交困的人家,她不收药费,还予以资助。将医生救死扶伤、造福病人的宗旨演绎到了新的境界。1956年,受彭真市长的委托,林巧稚筹建北京妇产医院。她经常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1980年,在病中仍坚持参与50余万字的《妇科肿瘤》著作的编写。她一生中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为我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

——整理自《中国青年网》等

(1)根据材料,概括林巧稚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巧稚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