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内容
|
1932—1933年
|
苏联同法国、波兰、芬兰等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
1933年2月
|
苏联代表在世界裁军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侵略者定义的宣言草案
|
1934年9月
|
国联三十个成员国邀请苏联参加国际联盟
|
1934年9月
|
国联全体大会上,苏联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国际反侵略的集体安全机制
|
1934年
|
苏联同法国就缔结东方公约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
1935年5月
|
苏联先后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互助公约
|
1935年10月
|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苏联在国联积极支持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
1936年3月
|
当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时,苏联呼吁国联成员国起来捍卫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原则
|
1936年8月
|
苏联向国联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一旦发生侵略国联成员中任何一国的战争,国联理事会……应迅速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侵略国将被认为是与国联所有成员国处于战争状态
|
1937年8月
|
苏联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
1938年3月
|
德国侵占奥地利后,苏联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略
|
1938年9月
|
苏联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政府愿意根据条约规定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