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
“冰河
”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
“解冻文学
”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
“解冻文学
”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
“叛徒
”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
“文革
”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末80年代初要求清除
“文革
”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
“伤痕文学
”。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
“解冻文学
”潮流出现的背景。(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
“解冻文学
”与中国
“伤痕文学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形成原因。(1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