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8.2020—2021学年度浙江绍兴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8 浏览数:307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我国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其中位于长江下游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有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的是(  )

A.北京人遗址B.仰韶文化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

2.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3.

《琅琊台刻石》(下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前219年赢政统一六国,立石刻   ②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   ③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   ④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史学家钱穆评价道: 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 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B.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管理
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

5.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下列有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

A.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B.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
C.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D.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被北齐、北周取代

6.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与此相关的有(  ) 
①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   ②广设仓库,积储丰富   ②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   ④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8.

三国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社会各领域也多受其影响,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建安文学B.龙门石窟C.吴道子《释迦降生图》D.雕版印刷《金刚经》

9.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匡胤即位之初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问道于赵普。赵普对曰: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其中与 稍夺其权 相关的举措是(  )

A.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B.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D.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10.

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地。史书所述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的民族是(  )

A.契丹族B.党项族C.蒙古族D.鲜卑族

11.

明朝陈邦腾在《宋史纪事本末》中这样评论: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认为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属于宋代新变化的有(  ) 
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苏湖熟,天下足
取士不间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

北宋理学家 二程 说: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这表明 是(  )

A.物体的自然属性B.忠孝等人伦道德规范C.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D.圣人 的精神境界

13.

《明史》记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塞出使西域B.郑和七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D.鉴真东渡

14.

清代的奏折制度,由于写折官员与皇帝是单线联系,皇帝就可以从中施展权术,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皇帝或进行 私人 感情笼络,或挑拨离间令臣下互相猜疑,使得官员们 涕泪如雨,肺肝感振 ,反复表白 唯知有皇上,不知其他 ,这反映了(  )

A.清代君臣关系和睦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内阁实际权力下降

15.

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

徽商、晋商势力强大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6.

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 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盖亦从他方得种。 这本书可能是(  )

A.《农政全书》B.《授时历》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

17.

(2013·江苏宿迁高三一模)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 大势 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18.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通商口岸传教权

19.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所给历史现象共同主题的是(  ) 
①三元里抗英斗争   ②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刘永福组织黑旗军抗击日军占领台湾

A.寻求救国之路B.反抗外来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20.

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对清朝统治,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 灭洋 ,这表明近代中国(  )

A.中外文化兼收并蓄B.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21.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宜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据此可知,当时(  )

A.救亡图存运动开始成为时代主题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C.晚清政府外交失败激发群众觉悟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2.

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词中有一句是 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下列项中符合 揭开新篇 的是(  ) 
①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②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③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④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项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 
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④难与共、艰苦奋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

1938年4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 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 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

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B.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C.敌后战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抗日武装非常熟悉地理环境

25.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 。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 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 的新闻,抢先摆出要 谈判求和平 的姿态,20日、23日,蒋介石又连续发出两封电报,要求毛泽东到重庆 共定大计 ,且 已准备飞机迎接 。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  )

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

26.

毛泽东说: 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  )

A.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7.

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九福乡长福村最后一户单干村民朱文章从拒绝入社到主动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 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 ,因而拒绝入社。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使他决心加入合作社。这一报道(  )

A.说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合理性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对社会主义改造起到动员作用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

28.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B.提高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29.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 不争论 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  )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30.

漫画《大豆过江》, 画中标注 此画为1958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 ,配诗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漫画反映出 (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一五 计划取得巨大成就C.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31.

1978年,极具世界影响力的新闻周刊——美國《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并用大量篇幅介绍邓小平,其文章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文章写道:一位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是指(  )

A.平反了冤假错案B.提出了 一国两制 C.开始了改革开放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2.

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党的会议

观点或论断

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经建立C.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强化D.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

33.

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他意在强调,祖国统一(  )

A.只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B.属于中华民族内部事务C.必须立足现实顺势而行D.取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34.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途经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几千公里,历时一个多月的行程中,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边调研视察,一边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后来被统称为 南方谈话 。这一谈话(  )

A.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C.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项中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的是(  ) 
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   ③ 蛟龙号 载人深潜器   ②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④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36.

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是汉族以及诸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一起参与中国国家构建的共同历史成果;中国的疆域,是分别由数十个不同民族世代居住的历史家园共同构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天下思想 中关于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天下的思想,不过是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从先秦时代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事实;而构成 天下 的主体民族—— 华夏 自身,就是在 中国 从部落联合体社会向初期国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由众多的部族和民族通过 中原化 华夏化 而共同形成的。

——(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材料二
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刑楚、犹,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戒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丰,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清)雍正帝编纂《大义觉迷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 华夏 的认识。结合所学,概述先秦时代 华夏 的形成和演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雍正的民族观,结合所学,概述 我朝 使 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 的史实,(6分)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南,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 围剿 ,歼敌数以万计,将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一1937)》

材料二
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 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名称,并概括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并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 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的历史背景。(4分)

38.

1949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

大事

19506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1952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12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12

全国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证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特征,结合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说明我国生产关系变革的重大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十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为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作出的贡献。(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