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外关系的表面和缓与列强加紧在华掠夺利权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第四节 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动向
图2
时间
沿海地区
内地
三线地区
1952年
70.8%
29.2%
17.9%
1957年
67.9%
32.1%
20.9%
欧洲活字印刷术的使用与进步
1450年
德意志的美因兹人约翰·古腾堡开始用活字版印刷书籍
1465年
德意志人瑞因海姆和帕纳兹在意大利创办一家活字版印刷厂
1470年
三个德意志人在法国的索尔本建成一个活字版印刷厂
1477年
活字版印刷术传到伦敦
1499年
活字版印刷术传到马德里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三、开放性试题
表3 早期维新士人群体代表人物及其经历
代表人物
经历
王韬、郑观应、何启、胡礼垣等
曾长期求学,生活于上海、香港、澳门等“西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或与传教士接触密切,或出身于洋行买办,直接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郭嵩焘、薛福成、黄遵宪、崔国因等
曾担任出国使臣,对西方国家的政情有过具体考察和了解,部分人还直接参与洋务新政。既熟悉新政之得失,又洞悉官场之弊端。
冯桂芬、陈炽、陈虬、汤震等
大多具有举人、进士功名,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心怀经世之志,入仕则官位不显,居乡则熟知民情,虽皆抱负不凡,然多怀才不遇。
——摘编自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表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金融体制改革部分法规及其内容
《中央银行条例》等(1927年10月)
明确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资本总额为2000万元,由国库一次拨足;中央银行可招集商股但商股额不得超过49%:中央银行设在上海以30年为营业期限。
《中国银行条例》(1928年10月)
规定中国银行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总资本为2500万元;其职能为代理政府发行海外公债,管理政府在海外存款、发展和扶持海外贸易等。
《交通银行条例》(1928年11月)
规定交通银行为“特许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总资本为1000万元,总部设在上海,其职能主要为“发行债标”,代理交通事业之业务,发展其他实业等。
《中央银行法》(1935年5月)
保持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特权,针对各地政府对收入隐蔽不报或层层克扣的积弊,国民政府通年令各机关公款必须移存中行。
《中国农民银行条例》(1935年6月)
规定中国农民银行为股份公司,资本额为1000万元,指定其业务为“供应农业资金,复兴农村经济”但其资金也用于军事。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