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0.山西省太原市2021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276

一、单选题

1.

在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直径为83厘米、壁厚4—5厘米的大型坩埚。这种坩埚每个至少可熔铜200千克左右,当时铸造后母戊鼎(也称 司母戊鼎 )至少需要六个这种大型坩埚。这说明后母戊鼎的成功铸造得益于(  )

A.青铜铸造技术的普及B.工商食官制度的实行C.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D.用煤冶炼技术的提高

2.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颁布 推恩令 ,又于公元前117年分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为齐王、燕王、广陵王,分别定都于今天的临淄、北京、扬州。这反映出(  )

A.大一统局面得以实现B.宗法制度仍得以延续C.分封的原则发生改变D.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

3.

下表为吐鲁番出土的武周时期的堰别青苗簿的相关记载。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该地(  )

耕地种类

耕地亩数

自耕

租佃

租田占耕地亩数

官田

101

8

93

93%

寺观田

55

105

445

81%

百姓田

315

130

170

54%

A.个体农耕方式的盛行B.寺院经济的急速扩张C.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4.

传统社会流行一种说法,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晚明社会出现了 新开门七件事 ,即谈谐(说笑话)、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的壮大C.专制制度的松弛D.传统社会的瓦解

5.

1868年,沙船(传统的平底帆船)商人赵立诚等提出申办轮船公司,曾国藩以尽用轮船会使 沙船尽革 ,危及社会安宁为由,极力反对。这反映了(  )

A.近代新式航运业起步艰难B.传统自然经济遭受到冲击C.洋务派极力维护官办企业D.清政府阻碍民族企业发展

6.

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人。陈独秀借 中华工业协会 发起劳动节纪念活动之机,将《新青年》的七卷六号编成 劳动节纪念号 ,专门讨论工人问题,启发工人觉悟。这表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深入传播B.上海已经成为工人运动中心C.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条件日益充分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7.

1938年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一所培养文艺干部的学院。在创立初期,一度 洋风 盛行,师生竞相传唱外国歌曲,争看外国戏剧;1942年后鲁艺兴起了新秧歌运动,创作了《拥军花鼓》《兄妹开荒》《刘胡兰》等新剧作。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旨在提高民众的思想觉悟C.推动文艺领域的中西融合D.注重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8.

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已着手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C.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凸显D.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初见成效

9.

一人一票大众民主 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但没有一个社会的人在智力、理性、财富、时间、信息收集能力、进行理性决策等所有方面都是平等的。这一论述(  )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某些理念B.阐明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空想性C.预见了精英政治的发展趋势D.揭示了雅典民主衰落的必然性

10.

17世纪的思想家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才干的绅士及 事业家 ,他反对脱离实际的中世纪的教育内容,着重实科教育,所订的教学科目有阅读、书法、语文、地理、算术、几何、天文、历史、法律、自然科学、簿记等。这一主张(  )

A.反映了文艺复兴张扬 人性 B.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C.强调了受教育者的均衡发展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11.

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一半;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共签署了132个技术援助合同;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据此可知(  )

A.经济合作推动美国走出了经济困境B.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得益于美国支持C.苏美之间的经济往来符合两国利益D.经济危机使美苏放弃意识形态对立

12.

19世纪以来,专业史家倾向于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不同国家来考察。近年来,更多史家改采以跨区域、大陆、半球、大洋和全球为单位的历史研究法,这被看作是当前史学的全球转向。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合作趋势加强B.反映了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C.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D.基于世界文明交往和互动的深入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 谷贱伤农 。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振兴 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评价。(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碑刻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从碑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等。随着社会史的蓬勃发展,碑刻作为新史料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个人墓志铭1号碑:《陈安人高氏墓志铭》 日课农治生,教子力学。 2号碑:《章日敬妻王氏妙清墓志铭》 祖妣(指过世的祖母)性巽顺,而孝谨敦睦之行,为宗姻里闬(指家族乡里)所推重。 社会碑刻418号碑:《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道光九年) 自示之后,如有棍徒敢于假冒沈丹桂堂图记,以及换字同音混卖者,许即指名禀县,以凭提究。 435号碑:《太仓州奉宪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乾隆十七年) 出口商舡(指商船)俱属身家殷实,而舵水人等俱有年、貌、籍贯,各有保人,由县结报,始准给照驾驶。而出入海口,又系层层盘诘。

——摘编自王国平、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碑刻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和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优待重用老臣,封陈平和周勃分别为左右丞相,大力安抚刘氏宗室、诸侯,使他们承认文帝的统治,把自己亲信安插在中央要害部门,这样就协调了三部分人的关系,从而为 文景之治 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文帝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废除了汉律中沿袭秦律而来的如肉刑、株连刑等 不正之法 。此外,文帝继续 与民休息 ,田租从 十五税一 减到 三十税一 ,再到 除田之租税 ,徭役也减为 三年而一事 。汉文帝还下令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很快就出现了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的隆盛局面。针对南越、匈奴等边境少数民族问题,汉文帝与南越谋求和平,使其在不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设置属国,接受汉朝统治;而对匈奴则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和亲,另一方面加强防守,令匈奴无隙可乘。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改革的作用。(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美国罗斯福的东亚观是: 战后,日本将沦为战败国,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对地区稳定的主要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尚未独立,或者难以发挥中国将起到的稳定作用,中国将成为一个能够在东亚地区发挥稳定作用的国家,并可以平衡战后苏联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假以时日,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美国需要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开放。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副总统而继任总统,最初其东亚观有着深深的罗斯福烙印。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爆发,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中异军突起,美国也越来越从共产主义扩张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罗斯福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均势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策则日益被边缘化。在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两大战略目标中,前者开始凸显为主要战略目标,并逐步发展成在东亚地区全面遏制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李少丹《二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逻辑与重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的东亚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相比,杜鲁门东亚观的变化,并说明其对5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48年,东北大部分地区获得了解放,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同志认识到加强城市工作的重要性。他主张应 取消帝国主义的经济特权,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以公营企业为骨干,领导私营工商业,发展合作社事业 。为此,他特别强调要 严格区别地主的封建性财产和民族工商业者的资本主义财产 ,对于前者应采取 没收后分配给农民 的政策,而对于城市中的工商业,则应采取 保护的政策,确保私营企业主的合法经营权 ,达到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支持革命战争 的目的。王稼祥提出的城市施政纲领还涉及到政权民主化工作、科学教育工作、文化创新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城市房屋工作等诸多领域,由于城市改革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他认为 必须有周密计划,慎重步骤与妥善办法 ,才能使城市 从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的旧城市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新城市

——摘编自徐泽浩《王稼祥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稼祥城市工作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稼祥城市工作思想的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