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9.2014届 山东省菏泽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5 浏览数:174

一、单选题

1.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2.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3.

有学者这样描述: 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 作者这一描述旨在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欧洲C.中国的先进工具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D.中西方发展逐渐出现 易位 的原因

4.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  

1650

1750

1850

欧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亚洲

330

479

749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D.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5.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 属于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6.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 产业革命精神 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 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  )

A.防止法官滥用权力B.建立三权分立体制C.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D.限制总统行政权力

8.

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 出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120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1个月的薪资。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 超越 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11.

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下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 看不懂 ,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 看不懂 的是(  )
3309. 山东省菏泽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

二、材料阅读

12.

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3309. 山东省菏泽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四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 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方面的具体表现。(5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 高歌猛进 而中国却 难以启动 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3分)

13.

(20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干预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一般来说,他们衣食简单,不太过问钱财。……希腊公民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摘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他们寻找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的自然法则,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一般原则——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革命已经证明,人们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遍及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事实上,陈腐的旧势力不仅仅有能力继续存在,似乎还有能力恢复生机。摆在面前的任务因而就是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 新文化 的领袖们认为,这项工作是任何政治行动或体制改革的绝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在 人权 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 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 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4)结合材料三说明 新文化的领袖们 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 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14.

(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 新政 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 突破现有体制 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2)王安石变法中的 青苗法 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起初谁也不相信……然而在经过了最初的一阵子不安之后,我开始对日本人向我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袭击一事感到幸灾乐祸了。多年来,我先后就日本人的威胁以及我们应当趁早采取行动以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看到我提出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实在叫人灰心丧气。不过,反过来想,要唤起我国人民奋起行动,正需要那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就不担忧最后的结局了。

——《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请回答:
(1)材料是针对什么事件的议论?据材料分析司徒雷登为什么 感到幸灾乐祸 、正需要那样的灾难?(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司徒雷登为什么 不担忧最后的结局 ?用什么史实可以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