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3.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常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8 浏览数:481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观察遗址分布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遗址分布范围广泛且均衡B.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C.大部分遗址属旧石器时代D.中华文明仅起源于黄河流域

2.

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

3.

陈旭麓说 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4.

汉代《九章算术》中有 方田 粟米 均输 (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  )

A.理论性B.实用性C.复杂性D.文学性

5.

《中国大历史》一书有许多精彩论断。如: 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根据材料判断,该书作者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主要是(  )

A.朝代更替B.经济政策C.民族矛盾D.中央集权

6.

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  )

A.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

7.

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

A.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D.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8.

中文里原来并无 字,魏晋以后才造出 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 覆钵 覆盆 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9.

在事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  )

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10.

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等在此讲学、辩论,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不可能提到的是(  )

A.天地之间,一理而已 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11.

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人的发现仅对研究中国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B.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夏朝开始
C.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D.实施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12.

如图是北京某学校小张同学做的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朝代的权力分配示意图,但不小心破损了一部分。请根据所学判断这是 (  )

A.汉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B.隋唐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C.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D.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13.

水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观察下图,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大都为中心B.首次沟通黄河、淮河C.航程延长D.线路通海

14.

如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15.

(2020·安徽 皖江名校联盟 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27)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 伪银流通 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  )

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6.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正式规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人选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仪式并将结果报朝廷批准。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B.伊犁将军完全统管其军政事务C.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D.清朝成功地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17.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8.

鸦片战争后知识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学术著作。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  )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环志略》D.《禹贡地域图》

19.

在全国15个巡抚中,1840年有7个满人和8个汉人任此职,1864—1866年间,均由汉人充任,1867—1869年间,有14个汉人和1个满人担任此职。从1851—1911年,65.4%的总督和77.8%巡抚是汉人。这些变化(  )

A.证明满汉矛盾得到缓和B.表明汉族官僚势力扩大C.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是列强干涉内政的结果

20.

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1.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季陶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老农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22.

如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

A.晚清政府统治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23.

五四 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24.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2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 联共 容共 ,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 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 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2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  )

A.非常有效地策应了赴缅甸的中国远征军B.是中国第五战区徐州会战重要组成部分
C.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企图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27.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战计划时说: 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战略反攻时期B.渡江战役时期C.平津战役时期D.淮海战役时期

28.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上引文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事件中,使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民众信任的是(  )

A.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B.土地改革C.剿灭土匪和镇压反革命D.社会主义改造

30.

基辛格回忆说: 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找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

A.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B.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C.取决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D.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31.

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32.

1979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 盲目 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这种看法(  )

A.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B.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C.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D.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3.

邓小平说: 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 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方向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 港人治港 方针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34.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长到1984年的4.07亿吨。农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推进B.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乡镇自办企业的兴起

35.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 一九七八年以来10大流行语 揭晓,分别是 下海 下岗再就业 农民工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上网 、“ ① ”, 北京奥运 炒股 、 ② 和 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二、材料阅读

36.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37.

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 夷性犬养 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 夷狄 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 天朝 ,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 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摘编自曹南屏《:偏远的他者

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 保存国粹 ,一是 醉心欧化 ……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摘编自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 夷狄 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由 自居天朝 醉心欧化 的主要因素。

38.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 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 。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 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 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 的表现,概括指出其 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 买办 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