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5.2021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47

一、单选题

1.

周天子封建诸侯、命官赋职时举行锡(赐)命典礼,受命者携命书而归,铸器刻铭,以期子孙万年保用。锡命是诸侯、大臣获取权力 正统 的象征与唯一源泉,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仍请求周王锡命。这表明,锡命制度(  )

A.保证了贵族政治权力的稳固B.强化了王权至上的专制权力C.增进了周王室的政治凝聚力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传统

2.

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B.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加强C.经商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D.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

3.

唐初,无论扬道抑佛或是抑道扬佛,最终都只是以扬为主。三教之外,基督教(景教)也在贞观年间传入,摩尼教、袄教及其他民间宗教也十分活跃。这说明当时(  )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C.三教并行政策确立D.文化政策开明促进信仰多元

4.

洪武时期所有章奏的处理都是皇帝一人亲批,而永乐、洪熙时期则出现了皇帝与内阁阁臣共议的局面,虽然 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 ,但所批答之意见已经包含了皇帝与阁臣 造膝密议 的内容。这说明(  )

A.君主权力受到内阁制约B.阁臣意见影响皇帝决策C.权力运行带有民主色彩D.朝议制度减少决策失误

5.

1888年,开平煤矿第一次准备分发股息时在天津发布了一条新闻,《捷报》对此作了报道,之后每当有类似的举动都大肆宣扬。这一做法(  )

A.表明民用企业开始盈利B.说明洋务运动主要依靠传媒推动C.意在引导民间投资方向D.掀起了晚清 实业救国 的浪潮

6.

表1为《新青年》杂志提及频次最高的五大历史事件,据此可知(  )

表1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义和团∕义和拳∕拳匪

128

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法兰西革命∕法兰西大革命

93

A.国际形势影响近代思想变迁B.义和团运动的主张得到了认同C.青年学生普遍关心世界政治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7.

图5为抗战时期的宣传画《破坏交通》(1940年)该漫画(  )

图5

A.为军民共同抗敌提供了策略引导B.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体现了传统风俗画的风格特点D.说明交通线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8.

上海解放初期,针对当时人民币币值不稳,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情况,政府调整外资公用事业价格,如1949年7月,英资和法资上海自来水厂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115元和108元,至1950年6月,分别提高至每立方米1122元和979元。这一调整(  )

A.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适应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C.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积极灵活D.加剧了生活物资的供应紧张

9.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得到执行。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组成500人的法律编纂委员会及由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组建的专业委员会,负责搜罗和审查有关法律,两委员会完成审查后,方可张榜公布。这说明(  )

A.公民大会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法律解释权力发生转移C.民主政治的基础已不复存在D.上层精英垄断了立法权

10.

有学者指出: 宗教改革本质上是重返信仰纯洁性和普遍理性的一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对文艺复兴导致的感性复兴的否定,但是就将人类的关注从抽象世界转向生活世界这一点而言,它与文艺复兴殊途同归。 这一论断揭示宗教改革(  )

A.淡化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C.继承了西方哲学理性精神D.强调了人在现世生活中的价值

11.

1884年,英、德等15国召开柏林会议,主要议题为解决刚果河口争端问题,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宣称其宗旨是 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地区的贸易和文明 并保障各国人民在两条流入大西洋的非洲最大河流上自由通航的利益 。这次会议(  )

A.解决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矛盾B.促进了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C.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2.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遭到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虽然民主党偏向工会组织,但在美国企业联盟的坚定支持下,该协定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最终得以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这反映(  )

A.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了挫折B.两党阶级立场出现根本对立C.利益集团积极推动自由贸易D.区域集团化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儒家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人文生态系统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的解决又依靠良性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建立,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达到 天人合一 的境界。个人生态问题的重心在于通过修身解决心身关系问题,进而解决社会生态问题以根本解决自然生态问题。儒家的 也包括爱自然,对待具体的自然事物,不是简单的不杀生,强调 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儒家经典强调,必须制定相关礼制、法规来保护生态资源,禁止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捕鱼捉鳖。儒家思想认为,天地之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足以食人 足以衣人 ,但只有运用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实现丰衣足食,国家应该设置专门官员来管理自然资源的开发。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生态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

表2 1973年以来中国生态观念的的变迁

年份

生态保护主要观念

19731981

首次打破社会主义中国不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观念

19861991

首次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9921996

首次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

19972001

首次提出源头保护和自然恢复

20072011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

20122016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2017年至今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侯鹏、高吉喜等《中国生态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及其演进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儒家生态观的内涵。(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生态观念变迁的背景,并分析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的历史意义。(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3 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年份

165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非洲

100

95

90

95

120

198

亚洲苏联除外

327

475

597

741

915

1320

拉丁美洲

12

11

19

33

63

162

北美洲

1

1

6

26

81

168

欧洲与苏联

103

144

192

274

423

593

大洋洲

2

2

2

2

6

13

总计

545

728

906

1173

1608

2454

——据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上表为1650—1950年世界人口统计表。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外贸承包,财政包干;取消补贴,自负盈亏;汇率并轨,宏观调控四个阶段。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施行,它标志着中国在外贸管理上靠行政管理和一事一议时代的结束,以法律为准绳的规范统一时代开始。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使中国对进出口的行政性控制转变为利用汇率工具的市场化调节,这是外贸管理控制与激励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以来,原来十几家国营外贸公司垄断进出口的体制被打破,全国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到18万家,其中有外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7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7万多家。通过改革,深化了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摘编自仲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与政策性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5年,越战升级,美国在越南的增兵,但是巨大的投入并未获得预想的结果,伤亡人数急剧上升。每周的伤亡报告、电视传播的轰炸、死亡等场面,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战争的正义性。同年,密歇根大学举行了反战师生辩论会,揭开了校园反战的序幕,到1967年,大学生反战已成为一大政治势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内部也出现反战思潮,很多政治人物改变主战立场,加入反战群体。1968年1月,美国的 新年攻势 引发民众反战情绪进一步升级,主要媒体和主流政客纷纷要求结束战争,反战派完全占据了上风。总统约翰逊的支持率下滑到35%,3月31日约翰逊发表讲话,表示对反战势力让步,宣布有限停止对越南的轰炸并放弃总统选举。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先后任职江宁县、开封府等地。苏颂自奉节俭,勤奋好学,富有创造精神,主持建造了水运仪象台,并将其设计原理、图样及图样的文字说明汇集成书,撰成《新仪象法要》一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完整、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天文机械及其图样的专著。在医学方面,苏颂一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治学精神认真,他深入实际,重视药物与环境、气候、土地的关系,编著了驰名后世的《本草图经》。苏颂依据朝廷诏令,在编撰《本草图经》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全国药物大普查和药典总校勘,利用新的印刷技术对濒于失散的医药手抄本和早期木刻本加以翻印、出版,使一些医药书籍得以留传。

——摘编自刘青泉《苏颂科学活动与学术思想探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取得科技成果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颂主要科学贡献及其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