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6.2021届江西省宜春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32

一、单选题

1.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

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2.

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 诸塞之河津 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这说明汉朝廷(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注重维护中央集权C.实行盐铁官营制度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

宋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重视气节和道德,以下语句受到其影响的是(  )

A.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D.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的生产据点。如棉布的生产中心是在松江一带,安徽芜湖的浆染业最负盛名。丝织品的中心则在苏州,福建则是著名的果品、蔗糖、蓝靛等商品的产区。这说明(  )

A.交通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B.手工技术表现保守性特点C.商品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D.生产关系体现雇佣化现象

5.

下表为 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量统计表 。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是(  ) 

A.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力量壮大C.压制了外国资本的优势地位D.巩固了当时政府的政治统治

6.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到: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这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C.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

7.

1961年,中共印发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文章,文中提出了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调查就像 十月怀胎 ,解决问题就像 一朝分娩 等问题。 这一指示旨在(  )

A.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地位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施行C.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D.指导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8.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深圳特区(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B.开始形成证券交易市场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模式

9.

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人文精神受到重视D.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

10.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罗斯车提出了 温室效应 ,这说明工业革命(  )

A.带来了生产方式变革B.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C.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D.产生了新的学科流派

11.

1921年5月,苏俄政府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政府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不久,国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由此可见,当时苏俄(  )

A.工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B.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C.对战时体制做出了适时的调整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12.

下表所示是2020年4月世界组织的相关报告(部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今世界 (  )

世界组织

报告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经济增长正在遭受严重的打击,全球首次出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时衰退的情况,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

世界贸易组织

迄今已有80个国家和关税区因新冠疫情而实施出口禁令或限制,秘书处绝不对其成员采取贸易便利和限制清单等措施的权利作出判断

A.发达国家主导地位被严重动摇B.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艰难性C.进行经济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D.传统国际经济秩序难以维系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 。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 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 天下 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殆不可以须臾缓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 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 ,各族 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 中华民族 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 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 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 边疆民族地区 概念,甚至采用 民族地区 指代 边疆地区 。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红色旅游 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形成12个 重点红色旅游区 ,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据《2004—2010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你认为可以入选以上 重点红色旅游区 的地方,并说明理由。(要求:史实准确,理由充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 政府次得在地税上做文章 。明治政府于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拾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十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古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制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 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土地改革措施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39年,日军在中国战场进攻受阻,使其进一步扩大战略资源掠夺的计划破产。为此,日本决定实施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 南下 北上 两个作战计划。1939年5月至9月,日军向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由于日本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掠夺苏联远东地区战略资源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不久,日军就策划 南下 ,夺取苏门答腊岛等地更多的战争资源,以便为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但这一地区是美英的传统势力范围,1941年7月,日本召开御前会议,重中日本在东南亚建立统治秩序的方针,这一方针迫使美国加大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日本军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解决掉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主力,切断美军对东南亚地区约毒上军事补给线,于是军部精心策划了珍珠港事件。

——摘编自宿文渊《二战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珍珠港事件对二战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陈炽(1855—1900年),江西瑞金县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由于受当时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陈炽强调指出 各国之强,皆原于富 为华民广一分生计,即为薄海塞一分漏卮;为中国增一分物业,即为外国减一分利权 。陈炽批评洋务派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推崇西方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各行业人才。他认为正是由于职业教育发达,西方各行业人才辈出,商品精益求精, 遂能创开大利之源,尽夺华民之业 。陈炽主张治国当以富国为本,而富民则是富国的根基和归宿,而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养成,实现养民富民的有效途径。他在对比中西教育目的后强调, 西国读书不独为作官,并有益于各业 ,认为各种职业的人都应进行相应的教育。要建立职业教育,首先要破除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改革科举制度, 多设各种工艺学堂 ,最终 与各大国争衡

——摘编自潘晓《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炽的思想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炽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