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7.2021届北京市海淀区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642

一、单选题

1.

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载,贵族格伯以 三十田 换取了某人的良马四匹,官吏建立了文书档案并规定了界限;裘卫承担了治理河流的工程,贵族厉答应以 五田 作为偿付,后产生纠纷,官员前往裁决并勘定田地。这些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  )

A.土地兼并现象突出B.田里不鬻 的格局已被打破C.宗法制度开始瓦解D.官府对商业活动采取鼓励政策

2.

春秋以来,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君举必书 的天子之礼在诸侯、大夫间推行开来。晋国史官董狐因记 赵盾弑其君 而与执政大夫赵盾发生争论,且占据了上风;齐太史因记载 崔杼弑其君 而被大夫崔杼所杀,其弟仍照样记录。可以反映出 (  )
①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频繁   ②部分士人仍坚守礼制要求   ③史书有惩劝当权者的功能   ④史官不畏权势的角色意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西汉之初,私授儒学者即已常见,汉武帝之后,逐渐出现一些经学世家,这些家庭世代修习儒家经典,家族子弟世代仕宦,逐渐发展为豪强大族。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
①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②儒学成为进身入仕的阶梯   ③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繁荣   ④豪强世家垄断了学术文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

在古人的观念中,忠孝是一体的,往往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但宋代以前,为王朝尽忠死节的官员并不多,在五代时甚至有连仕五朝的大臣。到宋朝灭亡时, 忠节相望,斑斑可书 。与前代相比,《宋书·忠义传》的入选标准严苛,但人数大大增加。 显示出宋代中国的道德结构发生了一次名副其实的革命 。与这一革命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可能有 (  )
①君主专制的加强   ②臣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理学思想的影响   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1823—1829年华亭—娄县地区经济结构表

就业结构劳动力分布

GDP结构

第一类行业农业、渔业

27%

31%

第二类行业纺织等手工业

56%

33%

第三类行业商业、服务业等

17%

36%

注:华亭—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
阅读上表,对这一时期华亭—娄县地区的社会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江南经济多种经营兴盛   ②体现新的经济发展趋向   ③突破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④自然经济仍占优势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 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 这一内容旨在(  )

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D.论证剥削压迫合理性

7.

下图为1938年7月7日出版的《号角》第三期刊登的抗战漫画。漫画取名为《军民合作之胜券》,画的一侧写着: 军民齐合作,大家站起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吾侪 。画面描绘了一位军人站在两位百姓的肩膀上去摘取最后胜利的果实,旁边3位小孩举着双手在期盼。此画表达的寓意为(  )

A.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全国抗战B.借助民众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顺应民意实现和平民主建国D.揭露战乱加深民众生活困苦

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进行了多次转移。下图所示的转移地点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

9.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批反映新中国和新气象的年画。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劳动模范》,该年画(  )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生产场景D.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所带来的变化

10.

1978年至1992年历次重要经济会议中,我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经历了如下变化:

1978

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

1981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0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99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的初衷是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80年代对改革路径已形成清晰认识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渐明确D.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这是因为罗马法(  )

A.符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B.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体现了君主的绝对意志D.强化了自由民的特权地位

12.

古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王子的子孙,中世纪时英国人自认为是特洛伊王子布鲁图的后代、 不列颠 即源自布鲁图之名。到了16世纪,波利多尔等英国史学家却对此持怀疑态度,撰写史著重新探讨不列颠的起源。这一变化表明(  )

A.英国与罗马帝国系同宗同源B.英国的民族意识不断加强C.古罗马文化在英国遭到否定D.史学研究受宗教神学影响

13.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能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是 (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率先展开   ②美国制宪会议——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④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工业化进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4.

罗斯福在1944年说道: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 杜鲁门(1945—1953年任美国总统)声称美国是 经济世界的巨人……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下列选项体现了罗斯福和杜鲁门主张的是 (  )
①战后单独占领了日本   ②控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③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④拉拢西欧国家建立 北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

下表为1500—1985年部分区域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情况。

亚洲

西欧

美国和澳洲

俄国—苏联—俄罗斯

1500

724

92

06

24

1870

402

346

105

79

1950

192

271

318

99

1985

299

235

255

84

下列各项对表格所反映的经济情况及其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1500:早期殖民扩张造成了亚洲经济的优势地位下降B.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1950:二战的破坏造成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下降D.1985:勃列日涅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材料阅读

16.

三星堆文化(10分)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 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 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10分)

17.

陈独秀的认识转变(10分)
材料一
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他的话很多,顶要紧的是两主义:第一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们的平等自由。第二不许各国政府拿强权来侵害百姓的平等自由,这两个主义,不正是讲公理不讲强权吗?我所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12月22日)

材料二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陈独秀《每周评论》随感录(1919年5月4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陈独秀对威尔逊看法的变化。(10分)

18.

海洋权利(14分)

时间

史实

1609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2

西班牙政府将《论海洋自由》列为禁书。

1613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1635

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1)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各国关于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6分)
(2)结合所学,对各国的海洋权利争论进行评析。(8分)

19.

甘薯传入中国(12分)
材料一
据清朝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记载, 番著种出海外吕宋(菲律宾)。明万历间,间人陈振龙贸易其地 ,发现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 随栽随活 。西班牙人 珍其种,不与中国人 ,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值闽中早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跷确之地遍栽播。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越南)者,公偕往。比至,首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食土产日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

——《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三
据宣统《东莞县志·物产》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这种土产味道甘美。陈益 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 。由于来自番邦,故名之为番薯。
材料四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七《树艺》

(1)辨析上述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关于甘薯传入中国的史实有哪些?(6分)
(2)结合所学,分析甘薯传入中国的原因及影响。(6分)

20.

路易十四与康熙时代的科学(9分)
材料
康熙本人对科学充满兴趣,史书记载: 康熙初年,因历法争讼,互为讦告,至于死者,不知其几。 于是,他 心中痛恨,凡万几余暇,即专注于天文历法一十余载 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
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热衷于跳芭蕾舞,没有兴趣参与科学活动,但他却以国王的意志支持了科学,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科学院的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刊物,科学家可以自行决定研究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欧洲的知名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相继加入法兰西科学院。
康熙也在1713年发布圣谕,设立 算学馆 ,翻译西方历算著作,编写《律历渊源》等书籍, 算学馆 被西方人称为 皇家科学院 。但康熙认为 算法之理,皆出于《易经》”, 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 。《律历渊源》编纂完成后,算学馆完成了使命而终结。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康熙晚年时,由于历法之争已不存在,公开地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都被禁止——这些内容已和清王朝的合法性有关。1715年,他在科举考试中禁止了有关历法、天文、乐律或计算方法的策问考试内容。

——摘编自江菲 《康熙与路易十四时期的科学交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康熙和路易十四对科学的态度?(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