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1946至1951年担任江苏沭阳县委书记
|
于康随解放军主力部队北撤山东时,经常转移住地、生活极不稳定。他的两个孩子,一个3岁,另一个不满1岁,因生病无法及时治疗,先后夭折。痛失儿子的于康更加坚定了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
蔡志杰,1948年至—1952年,任河北赵县县委书记
|
赵县解放后,部分党员干部出现居功自傲、半截革命的思想。在蔡志杰的领导下,县委组成整党整干领导小组,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培训,一些想退休回家的同志自觉检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赵一平,1949年至1950年任江苏海门县委书记
|
赵一平的大儿子在农村,几次三番求父亲把他的户口转到城里,再帮他找个工作,赵一平始终没有同意。赵一平后调到启东,列刘仲侯之后为第二书记,陈锦关同志调来启东后,他又退任第三书记。
|
向旭,1949年至1951年任山东禹县县委书记
|
向旭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基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到县里开会、碰头,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时,群众不喊干部职务,而是叫老张、老李等,向旭和县委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
|
杨肇庭,1958年至1960年任江苏灌南县委书记
|
杨肇庭与其他县委领导一道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4天的积肥突击。他与所有的劳动者一样,奋战在积肥第一线,身先士卒,手提肩挑,一趟又一趟往返于积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