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9.2020—2021学年度河南省二十六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203

一、单选题

1.

墨子说: 义,利也。 在他看来, 存在于生活之中, 利人 利天下 只有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对百姓之安、对天下之治确有实际功效,才是道德之义、伦理之义。这表明墨子(  )

A.向统治阶层表示让步B.单纯强调儒家道义观C.具有鲜明的功利思想D.显现出极端利己倾向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 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是故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 这一主张旨在(  )

A.迎合君主集权需要B.缓和君民之间矛盾C.奉劝君王以法治国D.以礼规范君主行为

3.

在整个汉朝的司法审判中,《春秋决事比》实际上成为当时的判例法,其原则有 原心定罪 亲亲得相首匿 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恶恶止其身 等。这说明汉代(  )

A.社会政局十分动荡B.以法家为主导思想C.儒学发展有所抑制D.法律的儒家化特征

4.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这一论述反映的是(  )

A.孟子的 仁政 B.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C.朱熹的 格物致知 D.王阳明的 心学

5.

表1内容摘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据此可知,该著作(  )
表1

内容

出处

是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而侮夺人之君,常多于三代之下矣。

《日知录》﹒卷七

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且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为人上者,可徒求利而不以斯民为意与

《日知录》·卷十二

A.强烈要求推翻君主制B.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C.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D.突破了传统思想框架

6.

古希腊智者的教学科目以 三艺 为主,即 修辞学可通过雄辩的说服力使人们的意见走向唯一真理,语法学可使文辞得到正确形式,辩证法则助人进行正确推理"。由此可知, 三艺 科目的设置(  )

A.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B.是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C.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建成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7.

图1是意大利画家马萨乔于1427年所作的画《纳税钱》,画的左边是为交税而正在塘中捕鱼的彼得,中央是拦住耶稣及其门徒的收税人。该作品(  )
图1

A.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B.深刻批判了封建特权C.反映了市民阶层壮大D.真实描绘了社会现实

8.

马丁·路德提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教皇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教廷的一切联系,要求政教分离。其主张(  )

A.促使民众放弃了宗教信仰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D.推动了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9.

恩格斯指出: 那时,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 推动这一 时代 到来的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0.

13世纪后期,欧洲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知道了中国的火药。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着佛郎机(火炮)来到中国。1522年,明朝军队在新草湾一战中缴获了20余门佛郎机后进行仿制。这表明(  )

A.葡萄牙最早发明火药武器B.中西火药技术有一定交流C.中国从明朝开始研制火药D.明代火药技术领先于世界

11.

在宋代之前,进行百戏、角抵戏、参军戏、歌舞戏创作的作家、作品的数量都不可与宋代同日而语。宋代 为戏剧的生存聚集了一个广大的既有钱又有闲的消费群体 ,出现了大量进行戏曲创作的团体,作品数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宋代戏曲作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大众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B.政府鼓励民间戏曲的创作C.城市繁荣与商品经济发展D.民众的消费观念偏向奢侈

12.

19世纪的物理学家普通认为,物理学已发展到顶峰。然而,当时仍有两个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一是迈克尔逊和莫雷验证 以太"存在的光学实验与古典物理的理论相冲突,另一个是黑体辐射现象用古典物理的理论无法解释。有助于这两个问题得以解决的分别是(  )

A.牛顿力学与量子力学B.进化论与牛顿力学C.日心说 与相对论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13.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它如此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为大数据时代提供技术保障的是(  )

A.蒸汽动力的使用B.电力的广泛运用C.相对原理的提出D.信息技术的发展

14.

《广州周报》曾报道:林则徐指挥人 各处打听"英美情况,向外国人购买英国书籍进行翻译,将 打听出来之事,写在日记上,按日期呈递,登于簿上 。林则徐如此做是因为(  )

A.遵循朝廷颁发的旨意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积极地探求西方知识D.急于学习西方科技

15.

梁启超说:“《孔子改制考》复以真经之全部分为孔子托古之作,则数千年来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经典,根本发生疑问,引起学者怀疑批评的态度。 其强调的是《孔子改制考》(  )

A.假孔子名义行变法之实B.发挥了思想解放的作用C.提高了孔子及儒学地位D.借用西学改造传统儒学

16.

1906年,孙中山指出: 上海50年前,黄浦滩边的地本无甚价值,近来竟加至每亩百数十万元。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10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这种流弊,想也是人人知道的。 为防止 流弊 ,孙中山提出(  )

A.社会革命B.民族革命C.政治革命D.民主革命

17.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吴虞,被胡适称为 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 。后北大教授严家炎指出,胡适评吴虞之语,只有 而没有 。这表明吴虞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理性批判B.积极吸收C.全盘否定D.复古萌新

18.

表2

中译本《泰西民法志》1898

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基本思想,还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中译本《社会主义神髓》1903

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几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的话

朱执信的著述1906

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

表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印刷的书籍。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B.马克思主义吸引了知识分子C.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改变D.中国革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19.

毛泽东早年对家乡彭铁匠的反抗活动表示赞赏, 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 ,其 过分 举动,完全是对的, 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 ,并称赞大革命中的农民反抗行为 好得很 。这表明毛泽东(  )

A.较重视农村农民的土地问题B.将革命重心从城市转至农村C.认可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D.决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20.

1954年,邓小平作《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报告,主要内容:预算归口管理;支出包干使用;自留预备费,结余留用不上缴。196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工业七十条》,试图通过责任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来着手企业整顿。邓小平的举措(  )

A.蕴含了市场经济的倾向B.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促进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1.

1964年,一个法国官员对中国大使说: 你们爆炸了原子弹,参加联合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你们再爆炸两颗,美国就不能无视你们了。 这说明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有利于(  )

A.改善中美两国关系B.维护世界战略平衡C.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保障中国自身安全

22.

1956—1957年,我国新办的文艺刊物近20种,许多早已搁笔的跨时代作家相继发表文章或作品,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揭露和抨击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政治问题逐渐学术化C.群众的文化需求浓厚D.文化氛围的相对宽松

23.

我国小学学龄儿童人学率1949年是20%,到1990年达到97.83%,比1976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1990年在校生辍学率为2.36%,这是新中国成立41年来辍学率的最低点。这说明我国(  )

A.对学校教育的投入偏重小学B.科教兴国 战略成效明显C.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D.国民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24.

图2是法国画家保罗,西涅克(1863—1935年)的作品《孔卡尔诺:早晨的宁静》。画面中,晴朗无云的天空被刚刚升起的太阳泛白成淡淡的蔚蓝,波光粼粼的海面,数不清的沙丁渔船张开彩色的风帆。与该画风格类似的是 (  )
图2

A.《自由引导人民》B.《日出﹒印象》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25.

《泰坦尼克号》曾在美国掀起观影热潮;巴西《阅读》周刊指出,截止到1998年4月,该影片在世界各地的票房收入超过11亿美元;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报道,法国电影院卖出的门票数在一个月内上升了50%;在中国也有数不胜数的忠实影迷。这反映出(  )

A.民族文化的世界性B.世界文化走向一体化C.电影事业盈利较快D.美国文化为各国接受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亦即所说的诸子百家时期,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 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在秦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它或被重新点燃,或被创造性地转化。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潮承受国族多难的强烈刺激,为了奋起自强,不免不有见贤思齐之想,企能在学得西法之后,保种救国。这一危机感,使许多人扬弃自己传统,拥抱西方文化。于是,视保守为落伍,学西方为现代,遂成为一时风气,而社会进化论只是这种风气的辩解而已。其后果,则是以 革命 一刀切断过去,但也确实发挥了鼓吹的功效。

——摘编自许悼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 思想自由和争鸣 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趋势。(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伏尔泰对英国十分倾慕。最令伏尔泰称羡的是它的宗教自由、它对不同看法和科学探索的宽容、它相对而言的出版自由和它给予像他这样的文人的高度尊敬。伏尔泰不仅激烈抨击天主教教会,而且还激烈抨击整个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他坚决认为,除了理性之外、任何超自然天启都不称心,都没有必要。他不在乎政府的权力有多大,但他心目中的文明大国近似开明的或理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于1748年发表《论法的精神》,他首先从理性的观点解释了法的概念,提出人的法就是人的理性,而理性就是奠基在人的权利之上的合理的理论。在书中他提出了政体分类的学说。认为专制政体是根本违反人性的,应予摒弃。共和政体虽然建立了平等关系,但是君主政体比它更具优点。君主应该温和、明智,法律要轻刑宽和。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为更好地实现君主政体提出的政治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二人思想的共同意义。(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纷争和国内冲突。对这几个问题,他难以回避,但也无能为力。在挫折中,他发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就倍加令人鼓舞,他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党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窳败、组织松散及思想灌输不力。孙中山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他急于寻求苏维埃的援助,但他拒绝用共产主义代替三民主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一部分人对于革命主义未能坚持,正当革命走到将次完成之际,破裂了两党的统一战线,招致了革命的失败,外患乃得乘机而入。这是两党统一战线破裂了的结果。现在两党重新结成的统一战线,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1937年9月29日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纠正 自己的失败 采取的举措,并分析孙中山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的背景。(6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总之,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围绕 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这一论述,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文艺方面的相关史实给予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