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4.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梅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293

一、单选题

1.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C.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2.

《全球通史》中记载: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 帝国结构 是(  )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

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方政治局面稳定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4.

如果把 大运河的开凿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

以下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学习笔记,学习的主题应是(  )

措施

目的

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

皇帝独揽大权

设内阁

协助皇帝决策

设特务机构

严密控制臣民、执法行事

……

……

A.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D.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6.

乾隆皇帝认为: 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 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 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 。材料表明清朝时对边疆地区(  )

A.主张采取因地制宜政策B.实行民族分化和压迫的政策C.主张推广农耕生产方式D.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7.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西方列强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8.

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9.

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材料描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B.百日维新C.新文化运动D.护国战争

10.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党员人数((  )

A.北伐战争的开始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11.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12.

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 治安肃政 以战养战 等阴谋计划。 此战是(  )

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

13.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方式解放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14.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

A.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15.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明党(  )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 倾思想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6.

下图反映的是一个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 爱国 爱国如家 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 ,陆游的 当年万里觅封候 千年史策耻无名 ,辛弃疾的 赢得生前身后名 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6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 中华民囻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 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觳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材料二
群众 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 群众 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如 工农群众 劳动群众 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群众》周刊,创刊初期就发表了周恩来的《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目前抗战形势与坚持长期抗战的任务》《怎样进行持久抗战》等文章,扩大了周刊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材料一中,《申报》把 字改为 的用意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19—1925年的哪些历史事件促使 群众 一词日益流行?《群众》的创办有怎样的重大影响?(6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辞;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 联合国军 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2)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