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5.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0 浏览数:217

一、单选题

1.

古代,中国人称罗马为犁鞬、大秦,而西方人称中国为丝国、契丹。互相对视,但又如隔雾看花,透着神秘和奇异。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空间的阻隔B.生产力水平的制约C.文化传统的差异D.政权体制的不同

2.

韩非子认为: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

漳州土楼怀远楼有一副对联(图1): 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 。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出现应不早于(  )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5.

《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 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 。这表明朱元璋要(  )

A.裁抑相权B.加强军权C.建立内阁D.改革行省制度

6.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7.

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次社会运动具有 民族主义 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次社会运动应是(  )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8.

梁启超在《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中指出: 中国旧论每崇古而贱今,西人则不然,以谓愈上古则愈野蛮,愈近则愈文明,此实孔子三世之太义也(注:三世指衰乱世、太平世和升平世)”此说(  )

A.质疑西方进化理论B.推祟儒家伦理观念C.坚持中体西用思想D.反对顽固守旧观念

9.

记录片《复兴之路》说到: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国耻 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日本全面侵华

10.

下表为近代福州1905—1915年由外洋(国外)和外埠(国内)机铷面粉输入值比较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单位:元

年别

外洋

外埠

合计

1905

180610

17669

198279

1910

191893

742513

934406

1915

2522

2146932

2149454

(资料福建省政府辅《福建历年对外贸易统计》第70页)

A.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C.通商口岸的大量开放D.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

11.

对图2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开始出现妇女缠足现象B.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C.明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D.民国成立后妇女缠足现象彻底消失

12.

学者陈旭麓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 五四 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 新陈代谢 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13.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发表,声明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它的发表,标志(  )

A.全国抗战终于实现B.中国开始进行抗战C.国民政府放弃战略进攻D.正面战场正式开辟

14.

《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  )

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解放战争

15.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 他是(  )

A.普罗塔戈拉B.梭伦C.苏格拉底D.伯里克利

16.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此话最有可能出自(  )

A.薄伽丘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孟德斯鸠

17.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  )
①议会立法  ②三权分立  ③司法独立  ④选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8.

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紧急银行法》,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推行国家干预B.恢复金融秩序C.保障社会民生D.恢复工业生产

19.

一切土地,国家的、皇族的、阁部的、寺院的、教堂的、租有的、长子继承的、私有的、公共的和农民的等等土地,一律无偿地取消其原主所有权,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此法令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71年法国B.1917年苏俄C.1928年苏联D.1953年中国

20.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符合这条道路特征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玉米运动

2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A.是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产物B.是 另起炉灶 方针的体现C.有利于促进东亚和平D.具有鲜明的冷战特征

22.

二战后,为了摆脱 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 ,西欧国家采取了(  )
①实行煤钢联营  ②设立 欧洲议会   ③谋魁防务合作  ④发行统—货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

读图3,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D.中国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24.

有一种文艺思潮侧重从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符合该思潮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

A.《人间喜剧》B.《唐璜》C.《安娜·卡列尼娜》D.《哈姆雷特》

二、材料阅读

25.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明中期起,社会各阶层的表、食、住、行,纷纷突破明初礼制的等级界限,出现违禁犯分的现象,并由俭朴走向奢靡,呈现商业化和世俗化的趋势,而到了明代晚期。这种趋势越演越烈。
从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开始大规模兴建,形成我国私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江南的某些目林,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养鸡鸭鹅,蓄鱼数万头,有的产品还投放市场。 又从海外的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

——摘编自《明代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

材料二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遭而适人之遭,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糠。

——李贽《焚书》

材料三 佛罗伦萨上层社套人士的生活和花园是密切相关的……鲍维尔曾经这样评价花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任何一个给人们带来美好感觉的花园都像是一座造物主赐给人类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和深邃。
1527年,威尼斯的一位外交宫曾经这样评价 建造这些花园尽管需要巨额的开销,但是他们所营造的景致却是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力……”在当时,几乎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以拥有自家的花园为荣。

——梁静《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花园与人们的生活》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现象。(6分)
(2)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3)同时期的欧洲,和材料二相似的思想也已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潮流。结合材料三,对这一欧洲思想潮流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评价。(4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 吃大锅饭 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材料三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013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为此,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可得出哪些认识?(4分)

27.

海军强国是近代以来众多国家的历史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在1548年,为了发展渔业,为海军培养和训练水手,英国国会特地宣布每个星期三为食鱼日,而将传统的戒斋节(天主教节日,规定不食肉和鱼)修改为可以吃鱼不准吃肉。
材料二 进入十九世纪后,英国工业革命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机器制造工业部门也建立起来,钢铁和煤炭两大工业支柱发展尤为迅速,1830年产铁67.8万吨,1850年速270万吨,为法国产量的六倍。煤到1850年已为5000万吨,比法国多11倍。与此同时,英国还建立起全球交通运输网。工业革命为海军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乖技术条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海军的发展和近代化。不到半个世纪,英国建立起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因而成为世界霸主。

——张天 时春荣《英国工业革命与海军的发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食鱼日 得以形成的原因。英国 食鱼日 的推行,反映了英国政府的哪一强烈愿望?(5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英国海军发展的?(6分)
(3)英国海军强国梦的实现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28.

历史(16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 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

29.

选考题。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12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为民国?美国总统林肯氏有言曰: 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 此之所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必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纯粹之民国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人民要怎么样管理政府,就是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要怎幺样替人民做工夫,就是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有了这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6分)
(2)材料二孙中山对政府权力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6分)

30.

选考题。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12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格兰自由共和国建立后,议会集立法和执政(包括司法)权于一身,权力毫无限制。克伦威尔及其拥护者认为议会包揽立法和执法的行为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新统治秩序的建立。因此,从加强效率的目的出发,他们要求由一个独立于国会的行政官主持政府事务。当这一要求被议会拒绝后,克伦威尔使用武力解散了长期国会,结束了国会大权独揽的局面。

——郭丰秋《审判查理一世与英国君权观的变化》

材料二 克伦威尔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为清教事业奋战了一生。他的个人品质也许是高尚的,也没有权力欲。但革命的狂风巨浪把他冲到权力的顶峰,而这个权力却似乎正是革命试图要遏制的那个权力。克伦威尔于是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他一方面反对专制。一方面又实行集权。

——崔毅《克伦威尔的政治理念与实践》

(1)结合材料一,归纳克伦威尔解散议会的原因。(6分)
(2)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 一方面反对专制,一方面又实行集权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