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9.2020—2021学年度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210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田骈提出 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 ,强调应尊重事物的本性;慎到认为 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强调对规律的尊重。下列说法与田骈、慎到的上述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C.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D.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

孔子认为: 君子以治世为己任,从道不从君。 汉初的儒者贾谊则说: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 主之与臣,若日之与星。臣不几(没有希望)可以疑主 。贾谊的观点(  )

A.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君臣关系B.凸显出儒者鲜明的家国情怀C.反映出儒学顺时更化的特征D.表明汉初统治者重人伦道德

3.

为了 一道德以同风俗 ,从北宋到南宋的几百年间,官方不断地发布诏令、颁布法律,禁止淫(过度)祠、淫祀,禁止 夜聚晓散 的结社,禁止赛神时用兵器作仪仗,禁止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的宗教行为。据此可推知,两宋时期(  )

A.儒家伦理在基层的影响加深B.理学发展得益于官方的推动C.民间社会各类迷信活动盛行D.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理,良知是人人皆有的,因此 致良知 就是顿悟式的不假外求、向内用心的静坐功夫。据此可知,阳明心学(  )

A.倾向于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B.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C.求理的主要途径是格物致知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范畴

5.

黄宗羲指出 古人之君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这一理念(  )

A.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情怀B.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批判了明末的逐利风气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借鉴

6.

15世纪中期前后,一股奢靡之风在意大利弥漫开来,教皇克雷芒五世继位时的贺宴花费了1.5万金币;在城市贫民极少吃肉的情况下,佛罗伦萨每年要消费掉4千头公牛与牛犊、6万头羊羔和绵羊、2万头山羊、3万头猪。当时这股 奢靡之风 出现的思想根源在于(  )

A.理性主义的两面性B.宗教改革的局限性C.智者运动的庸俗化D.人文主义的极端化

7.

1588年,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在对自己的散文进行反复修订和增补后终于出版了三卷本的完整版《随笔集》,书中提出了许多批判性的命题,如我们是否能够完全相信我们的感觉呢?感官能否告诉我们 这种现象的真正本性呢?这反映出蒙田(  )

A.积极参与文艺复兴B.对理性作用的探寻C.彻底否定传统文化D.支持出版业的发展

8.

1791年9月,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它是法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份要求妇女权利的宣言。1793年,奥兰普·德古热被激进的革命者推上了断头台,她表示 女性可以登上断头台,她们也应该能登上法官席 。材料表明(  )

A.启蒙运动使女性思想趋向保守B.法国大革命实现了妇女的解放C.天赋人权的理念在斗争中传播D.女权观念得到各阶层广泛认同

9.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10.

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神仙故事、历史公案、言情咏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代表作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游记》《醉醒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B.正统思想的演变C.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D.市民文化的发展

11.

有书法家在评价某一书法作品时说:(该字体)章法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体匀称,上紧下松、亭亭玉立,线条圆润中不失劲健,被评为 画如铁石,千钧强弩 。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12.

勇敢地将地球从宇宙中心处移出 ,使之 降级 为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从而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人失去了那种 狂妄自诩的优越位置 。据此可知, 的这一页献(  )

A.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诞生B.完善了自然科学的体系C.使生物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D.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

13.

下表所示为某校科技协会在给学校做一次科普报告时整理的材料(部分)据此可知,他们报告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时间

事件

1831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40年代

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869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

A.电力工业、石油化工的技术原理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自然科学基础C.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 秘密 D.跨越国界线的科学技术交流浪潮

14.

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感叹 人生不幸作女子身,更不幸而为中国之女子……毕世婴刖足之罪 ,结果 终日需人扶掖 。郑观应在此抨击的是(  )

A.皇位独尊的专制思想B.重道轻器 的传统观念C.审美畸化的缠足陋习D.以夷变夏 的西化潮流

15.

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放弃了 平均地权 的做法B.认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C.着力扫除国共合作的障碍D.节制资本 思想逐渐成熟

16.

自1918年起,新文化运动的诸多骨干投人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相关团体也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这些团体的成立(  )

A.适应了构建新意识形态的需要B.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变化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17.

1930年,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明显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1937年,毛泽东通过《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身边的案例深刻阐释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的这些文章(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B.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C.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D.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

18.

毛泽东在一次给宣传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国家最要紧的是多炼钢铁,多产煤炭、煤油和电力,多造机器。只有工业发达了,国家才能多造新农具和农业机器来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多修铁路、公路来把城市和农村连接,才能多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由此可知,这一批示应出现于(  )

A.1953—1956年B.1961—1964年C.1965—1968年D.1972—1975年

19.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多个场合对青少年教育提出了建议,如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思想品德从娃娃抓起,甚至连足球也要从娃娃抓起。邓小平的这些建议(  )

A.源于改革开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B.体现了 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思想C.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迅速普及D.是对 科教兴国 战略的具体部署

20.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下,通过 十二年科技规划 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

A.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B.得到了 科教兴国 战略的扶持C.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D.铸就了伟大的 载人航天精神

21.

下表所示为对第一至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均由观众投票产生)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奖项相关信息的统计。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  )

届数

年份

最佳男演员及作品

最佳女演员及作品

第一届

1962

崔嵬《红旗谱》

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第二届

1963

张良《哥俩好》

张瑞芳《李双双》

第三届

1980

李仁堂《泪痕》

陈冲《小花》

第四届

1981

达式常《燕归来》

张瑜《庐山恋》

第五届

1982

王心刚《知音》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A.改革开放活跃了艺术市场B.双百 方针得到长期贯彻C.伤痕文学得到了群众认可D.文艺的发展受到政治影响

22.

下图是1946~1965年全国中等学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图中所示状况(  )

A.使新民主主义教育不断发展B.推动了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C.反映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得益于 三个面向 方针的提出

23.

艺术史家在评价某一画派时指出,画家 并不追求再现客观现实,表现常规主题,呈现理想的自然意象 ,而是醉心于对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技法的自由及透视的运用,从而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下列作品属于该画派代表作的是(  )

A.《日出·印像》B.《自由引导人民》C.《马拉之死》D.《拾穗者》

24.

圆舞曲之王 之称的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下列音乐评论中,最符合其作品艺术特点的是(  )

A.以英雄为主题,激发人们的斗志B.反映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感情C.在舞蹈中融入俄罗斯的民族风格D.挣脱传统束缚,洋溢着叛逆精神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随着古希腊先哲们将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类社会,苏格拉底要求人们发挥理性思维,追求关于某种美德的相关知识,以实现对好的、善的生活的追求。这种理念可使理性的人控制自身的欲望,从而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状态。只有懂得运用自己理性的人才能不去做与道德相违背的事情,选择通向善的道路。

——摘编自谷雨《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研究》

材料二
节制 是荀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荀子的节制主张内涵丰富,包括限制怒、骄、惧、忧等情感,规约名利、声色等欲望,禁止争斗、巧辩等行为。作为礼乐制度下道德维度的规训,他的理念呈现出包容与和谐性,具有圆融的审美倾向。在荀子看来,节制是诸多关系的调节器,只要通过教化和引导人管理好自我的欲望,就可以实现物欲平衡。

——摘编自姜红《荀子节制思想之探析》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格拉底 节制 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形成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节制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二人的节制思想共同的积极作用。(7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不同时代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两代人之间对社会巨变所持的不同看法,导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产生矛盾和冲突,这就是 代际冲突 。代际理论对于深入探讨近代中国巨变时代中的思想文化冲突现象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工具。

——摘编自焦润明《代际理论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 代际理论 的理解,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解,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机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想要达到丰富,只须去研究机缘。法国社会将会是一个历史家,我只做它的秘书。通过编制善恶行为的清单,搜集各种事实,描绘各种人物性格,选择社会中的主要事件,用许多同类人物性格特征的组合来塑造典型人物,我也许最终能写成许多历史家们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的历史。

——摘编自【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

材料二
资产阶级 浪子 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这个主义只是揭发社会的恶习,描写家族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个人的 生活和冒险 ,并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它很容易就安于现状,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 生存 显然是无意义的以外,它没有肯定任何事物。

——摘编自【苏】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流派。(6分)

28.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鉴于前朝律法难以适应形势,唐太宗即位后,秉持儒家仁政思想,坚持 专尚仁义,慎刑恤典 的立法原则,命人修订新法,于贞观十一年完成,颁行天下,称为《贞观律》,全篇共十二篇,500条。《贞观律》由繁而简,废除斩趾酷刑,大量减少隋律中重刑条款的数量,缩小了族刑、连坐的范围,并确立了五刑、八议、死刑复奏等基本原则和制度。它成为大唐盛世的助推器,标志着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

——摘编自韩隆福《略论〈大业律〉与〈贞观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编制《贞观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贞观律》颁行的意义。(9分)

2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也是人类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学家之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人本性善论和感觉论,而法国当时一度盛行的 积极教育 成为卢梭萌发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现实动力。卢梭倡导归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教育,以实现培养自然的自由人之目标,主张对15~20岁的青年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 博爱教育 ,青年的主要特征是 性情的变化,频繁的愤怒,心灵的不断激动,使得孩子难以管理 ,集中体现为 反对被控制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爱弥儿》著作中,散见于《忏悔录》《波兰政府论·教育章》以及《新爱洛漪丝》等著作。

——摘编自尹达《论卢梭博爱青年教育观及其实现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作为教育学家的主要成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成为 最伟大的教育学家之一 的时代背景。(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