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6.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170

一、单选题

1.

周代实行分封制,各封国的贵族需按 周礼 行事,学说统一的 雅言 。周代的 雅言 最早应起源于图1中的 (  )

图1

A.①B.②C.③D.④

2.

《礼记》: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孔子认为: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崇尚(  )

A.以人为本B.群体利益C.家国情怀D.礼乐秩序

3.

罪己诏 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表1是西汉皇帝颁布的部分 罪己诏 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皇帝(  )

表1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史料来源

武帝

1

总结失政

《汉书·西域传下》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汉书·宣帝纪》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元帝纪》

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成帝纪》

A.权力受到严重威胁B.倡导 无为而治 C.自省意识非常浓厚D.崇尚 天人感应

4.

图2、图3邮票中的主人公对当时历史发展均做出重要贡献。二者值得后人纪念的相同之处在于(  )

A.扩大了中外之间贸易往来B.推动了不同民族交往交融C.促进了汉藏间的传统友好D.强化了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5.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新式学堂大量创办,多数学堂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作为办学口号,但学堂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新学堂的创办者(  )

A.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陌生B.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文化C.均是接受西方教育的留学生D.以 中学为体 应对保守派攻击

6.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曾说:“(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方面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史,另一方面更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史。 这表明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  )

A.成为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B.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学习了日本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D.在日本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7.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

A.重视建筑的实用性B.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C.体现民主政治成熟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8.

史家评论某地区的文化成就: 他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雅典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产生许多著名的历史和神学著作,以及一种优美的书简文学。 这个地区是指(  )

A.意大利B.阿拉伯C.拜占庭D.俄罗斯

9.

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 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 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解决粮食问题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

10.

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种状况(  )

A.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吸引了华工大量移民C.导致印第安人种族灭绝D.迟滞了殖民者的扩张

11.

16世纪欧洲物价长期、普遍上涨,时人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致。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15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他的见解获得后世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B.气候异常导致农业歉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D.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12.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主要是因为(  )

A.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的开通B.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C.全球商品贸易网逐步形成D.机械化生产增加了蔗糖的产量

13.

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社会流行 中国风 ,仰慕中国文明,不少作家、画家在其作品中涉及中国文化。图4、图5是当时欧洲画家绘制的两幅画作。对这类作品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幅绘画作品均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怀B.启蒙思想家赞赏中国皇室亲民恤农精神C.工业革命初期欧洲人怀念传统的农村生活D.人文主义者讽刺中国社会结构的保守落后

14.

一位英国首相访问非洲后,发表谈话: 改变的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这股民族自觉的风气是个政治事实,因此我们国家的政策必须将它考虑进来。 不久,独立运动纷纷出现。材料表明(  )

A.一战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B.非洲殖民体系在当时已完全崩溃C.英国首相尊重非洲地区传统文化D.殖民者的无奈和殖民主义的衰落

15.

在新加坡,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  )

A.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B.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C.实现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D.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文化

二、开放性试题

16.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蜕变时期: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完成了 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体制的转变;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阐述中国的蜕变。(16分)

三、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会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 探险家 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所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敦煌学所依靠的史料有哪些?为什么敦煌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12分)

18.

近代以来,人们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

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

18461924年欧洲移

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

12003700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

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表2能够反映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3分)

19.

图7、图8分别是1949—1957年和1982—1989年中国的畅销书种数比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据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

判断图7、图8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80年代的畅销书种数有哪些变化?分析导致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1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