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7.2020—2021学年度山西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439

一、单选题

1.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考古学看,我国史前玉器分布广泛,各地区的玉器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既有交流,又有各自特点。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

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C.源远流长D.生生不息

2.

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据此判断,该墓葬可用于研究(  )

A.殷商青铜制作工艺B.春秋时期民族交融C.西周礼乐文化嬗变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

3.

在春秋前中期,诸侯要想成为霸主,就必须打出 尊王 的旗号,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权。这表明(  )

A.分封制度严格遵循B.诸侯权势恶性膨胀C.周王权威影响尚存D.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4.

自《汉书》开始的各正史都将汉代疆域作为比附和参照的对象,后世统治者也以秦汉郡县管辖的范围为统一基准。这突出反映了(  )

A.后世对疆域治理的重视B.汉代疆域位居历代之首C.秦汉大一统的深远影响D.郡县制度受到后世推崇

5.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晋书》

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认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晋书》

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

《晋书》

A.禅让制度之辨析B.炎黄部落之考证C.刘氏政权之沿革D.华夏认同之演进

6.

唐代有时代、籍贯可考的诗人共1686人,其中北方诗人为949 人,占56.3 ;而南方为737 人,占43.北方略占优势。宋代有时代和籍贯可考的诗人为5694人,其中北方为786人,占13.8 ;而南方为4908人,占86.2 。南方占绝对优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兴盛B.时代更迭引领文风转变C.地理差异凸显文化特质D.制度创新营造发展契机

7.

据学者研究统计,唐朝时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长安接待了70 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接纳了多达3万余人的外国留学生。与汉代相比,这主要得益于唐代(  )

A.国家统一的稳定局面B.丝绸之路的畅通C.华夷一家的开明政策D.边疆治理的成效

8.

榜下捉婿 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婚姻方式和观念,科举发榜之日,达官富室之家举家出动,争先恐后地 挑选 新晋进士做自己的乘龙快婿。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科举制度趋于完备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婚姻观念自由开放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9.

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在世界历史悠久的各国中唯一有长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历代王朝重视人口管理主要缘于(  )

A.长期以人丁为基准的赋役制度B.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C.重血缘亲情的宗法观念的影响D.维护政局稳定的客观需要

10.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早年以规谏社会的讽喻诗为主,中年政治上遭遇挫折,书写恬淡寡欲的闲适诗,晚年隐居龙门香山追求知足知耻境界。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反映了当时(  )

A.儒学地位下降B.佛道影响广泛C.三教并立与融合D.社会动荡不安

11.

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一是没有前代地方割据的悲剧;二是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危机。两宋300多年间,军阀割据、藩镇坐大的现象再未重现。对此合理解释是(  )

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B.土地兼并有效遏制C.中央集权成效显著D.经济发展民众富足

12.

与前朝唐代的华丽不同,宋代女性的服饰趋向于追求自然之美、保守之形,形成了一种清雅、质朴、端秀的审美风格,并对后世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独特的审美观念缘于(  )

A.内省思辨的理学思潮B.崇文抑武的社会风尚C.统治阶级的引导推广D.中外交往的兼容并蓄

13.

明太祖曾写诗发出这样的感叹: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康熙帝也曾在谈话中抱怨 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这主要反映了(  )

A.中枢决策机构的弱化B.对商人生活的向往C.官僚集团的怠政D.对帝王生活的厌倦

14.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是世界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以下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克服私欲致良知

15.

明代万历年间,浙江嘉兴濮院镇改土机为新式纱绸机, 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两京、山东、山西、湖广、陕西、江南、福建等省,各以时至,至于琉球、日本,濮绸之名几遍天下 。濮院镇丝业的发展折射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民营手工业占据着主导地位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16.

鸦片战争后,茶和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对外贸易占据优势D.西方经济侵略日益加重

17.

戊戌变法百年纪念碑碑文所说: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此碑文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A.成功的政治运动B.全面的社会变革C.广泛的群众基础D.深刻的思想解放

18.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直接催化了中国近代国家形态与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的成功转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B.促进了广大民众思想解放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19.

某同学在学习有关 二十一条 的内容时发现了新旧教材的不同表述。由此可知,教材作为一种历 史叙述

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人教版2003

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1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 5 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 中日民四条约

人教统编版

2018

(  )

A.版本越旧越接近历史真相B.记述史实全部准确无误C.比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D.具有不断更新延展特点

20.

有研究者统计,五四时期各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达1000 余种,除《新青年》外,像《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一大批刊物都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重镇。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五四运动是(  )

A.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B.新旧民主主义转折点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D.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1.

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22.

电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 师524 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下列有关淞沪会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粉粹日军 三个月亡华 妄想B.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C.是国共合作的光辉典范D.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23.

据统计,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政策失误B.自然灾害严重C.国际局势紧张D.工业建设减缓

24.

1984年11月,邓小平会见外宾说: 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使我们对进行全面改革增加了信心,也给我们进行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A.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B.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C.奠定了城市改革的基础D.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棉花种植由西北和南方向渭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传播。我国人口数量在宋代有大幅度的增长,人口的大量增加,原有的丝麻等纺织纤维材料已不 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大量南迁,且人口密度大,江南人均耕地少,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棉花轻薄柔软价格较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植棉,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没有宋元时期江南 植棉业的普及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明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摘编自史宏达《论宋元明三代棉纺织生产工具发展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 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 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 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 半截子 近代化和社会上的 二元结构 特征。

——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渐形成 一镇一品 的特色经济。1978—1989年十多年间乡镇企业用于农民分配的资金共为3828 亿元,占同期农户净收入增量的75 。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局限。(8分) (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场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在中国历史上, 边疆 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 四夷 ,其地域并不确定。以后由于中国疆域的逐步拓展,边疆的概念才逐渐明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初,称明代瓦剌为 厄鲁特蒙古 ,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蒙古诸部中以噶尔丹为首领的准噶尔最为强盛。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扰甘肃地区。准噶尔部控制的地域,地跨葱岭东西两地与天山南北,东抵哈密,西及中亚,成为清朝经营西北边疆的劲敌。公元1696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1720 年,康熙帝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

——摘编自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列举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立国后采取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