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2020—2021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241

一、单选题

1.

我们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时会统计 籍贯 。籍贯通常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从母系的相对较少 。 籍贯 传统源于(  )

A.宗法制B.法家思想C.分封制D.神权观念

2.

荀子提出人可以分为四等:一为大儒(先知先觉);二为小儒(后知后觉),需要学习;三为众人(不知不觉),需要教化;四为奸人,杀无赦。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

A.逍遥自由B.隆礼重法C.以柔克刚D.人性本善

3.

汉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吴王刘濞宣称:吴国坐拥铜山,寡人所铸金钱数量巨大,诸王如有需要,尽管开口。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这反映出当时(  )

A.盐铁官营触及诸侯王利益B.中央集权的加强势在必行C.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D.朝廷沿袭前朝制度政策失误

4.

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手下 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刘备 能尽时人之器用 ,孙权身边 异人辐揍,猛士如林 。不过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在这种抗衡中,孙刘联军也只能做到 守则有余,攻却不足 。这一状况反映出(  )

A.曹魏政权实力较强B.九品中正制助推各国人才流动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蜀汉的正统地位受到士人怀疑

5.

陆俟(本姓步六孤)是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他的第二代陆丽 好学爱士 ;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六代陆卬 在席赋诗,卬必先成 ;卬子乂 于五经最精熟 ,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陆氏家族的发展反映了(  )

A.汉族精英文化日趋衰落B.科举考试推动文学发展C.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逐步确立

6.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 达摩 翻译成 ,把印度语中的 涅槃 翻译成 无为 。在鼓励禁欲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佛教(  )

A.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祟尚 清谈 的社会风气C.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追求三教并行的目标

7.

唐代科举由礼部主持,选官则由吏部主持,二者是分开的。只有在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资格后 ,才能参加吏部的铨选,铨选合格才能获得授官。吏部铨选的择人标准,有身(体貌丰伟)、 言(言辞辩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事。可见,唐代铨选制度(  )

A.完善了选才用人制度B.使孝廉成为选官的依据C.确保了选官的公平性D.使中央开始掌握选官权

8.

蒙古大军南下过程中,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姚枢从南宋俘虏中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在姚枢、许衡等人的传播与努力下、元朝逐步将理学定为官学。元朝推祟理学旨在(  )

A.推动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B.吸纳 南人 增加劳动力C.确立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统一思想强化政权认同感

9.

唐朝时期,在东北地区没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元朝则在东北设置辽阳行省,与中原相比并没有特殊政策。这种变化体现了元朝时期(  )

A.黑龙江流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B.最高统治者逐渐放弃 四等人制 C.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D.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10.

下图分别为隋朝与元朝大运河线路图。与隋朝相比,元朝大运河(  )

A.沟通了五大水系B.以新修运河为主体C.大大缩短了航程D.压制了海运的发展

11.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浙江嘉湖地区流传 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 的俗语。当地很多农民利用事农余力和农副产品饲养禽、畜、鱼,出售获利巨大。这说明当时浙江嘉湖地区(  )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出现B.农业多种经营有所发展C.种植业传统地位丧失D.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12.

黄宗羲认为,皇帝只是受天委托治理,天下不是皇帝私人所有,臣子也不是皇帝的奴仆,群臣是治国的工作队伍。据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  )

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颠覆了 君权神授 观念C.推动了文官政治确立D.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13.

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半,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寻常地方事宜,非尔奏之任。据此推断,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意在(  )

A.杜绝地方官员贪污腐败B.鼓励官员互相检举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统一奏章书写格式

14.

面对鸦片战争的冲击,奕訢山上奏, 必须仿制夷式样,庶堪与该夷对敌 ;包世臣指出, 英夷之长技一在船只坚固,一在火器精巧 ,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由此可见,当时的(  )

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B.天朝上国 观念受到冲击C.传统经世致用思想被颠覆D.中央权力下移已经初露端倪

15.

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  )

A.期望保障国家安全B.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C.致力改革封建政治D.大力发展官督商办企业厂

16.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越南、朝鲜等清朝藩属国时,清政府都是以 宗主国 身份与列强接触。英国入侵西藏时,也希望清朝以西藏 宗主国 身份与其谈判,而清政府外务部坚持以 上国 身份与英国谈判。这说明,晚清政府(  )

A.已有领土主权意识B.努力应对外来侵略C.积极维持国家形象D.完善发展宗藩关系

17.

谢俊美指出,同盟会规定革命宗旨为 三民主义 ,不过同盟会成员中,持 一民主义 者有之,持 二民主义者 亦有之。在东京总部,甚至因政见歧异,派别活动日渐明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缺少可靠广泛的社会基础B.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D.没有旗帜鲜明的革命纲领的指导

18.

官田兵工厂是1934年由中央修械厂和红三军团修械所等机构合并,在江西兴国县官田村成立的。兵工厂前后修配了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机关枪2000多挺,翻造子弹 40多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此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工农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B.国民大革命的迅猛发展C.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实践D.倾错误得到纠正

19.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出自郭沫若的《归国杂吟》。 蹈厉 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 戎衣 指军装。这句话写出了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郭沫若发表该诗文的历史背景是(  )

A.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20.

在中国战场的某次会战之后,日军打又打不动,逼降又不成,陷入战争的僵局,其被迫将战略重心由进攻新区转向保住占领区,抗日战争新的战略阶段也随之到来。这次会战是(  )

A.长沙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太原会战

21.

1947年冬季攻势作战结束时东北解放区人口已占东北总人口的86%,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总面积的97%。到1948年,国民党军队被压缩于沈阳、长春、锦州3块孤立地区的12个据点内。这一情形表明(  )

A.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即将拉开B.七届二中全会鼓舞了解放军战士士气C.东北战略决战的条件逐步走向成熟D.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基本消灭

22.

下图是1951年吉梅魂创作的年画《你当模范我献花》。作者意在说明(  )

A.民众积极支持 大跃进 B.儿童全面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D.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3.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开会,全队人连夜抓阄分牲畜、家具,丈量土地,一个早晨就全部分好了。这体现了(  )

A.农民积极拥护国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B.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C.民众自发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愿望强烈D.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24.

下面一组图片是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些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B.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力C.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开放性试题

25.

下面两图分别为现代学者研究的唐朝主要诗人及宋朝主要词人在现代地图上的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比较两图,提取一项有关唐宋诗人(词人)分布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27.

1916年,李大钊书写过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的著名对联。并指出: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人物

著作

代表作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

《三民主义》《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方谈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大钊认识的理解。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57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成立,由此,它通称 广交会 。首届广交会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这次广交会成交8686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广交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 晴雨表 ,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广交会希望达到同外商互惠互利的目的,同时,也重视政治内容特别是外交、对外贸易政策的宣传。对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外宾,努力扩大中国与他们和平反帝、发展一面的共识;对西方国家外宾,则挖掘他们与中国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对此,有学者称这是万隆会议的继续。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树立了重合同、守信誉 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欧阳湘《从广交会的创办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战略调整》

材料二

下表为1970—1981年广交会春季与秋季展销数据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成交额百万美元

春季

403

505

793

1381

1097

1247

1333

1547

1883

2432

1898

2063

秋季

509

695

1079

2968

2364

2667

2921

3230

4332

5140

4408

4798

——摘编自罗秋菊等《会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 广交会 折射的中国对外经贸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广交会 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