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4.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306

一、单选题

1.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文化中以 蛋壳陶 为代表器物的是(  )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仰韶文化D.龙山文化

2.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局面的出现,说明(  )

A.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C.礼乐制度有待于得到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3.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4.

吕思勉认为: 废封建,行郡县,事最明白无疑,然尤不宜行之大骤如此。以此见天下事之必以渐进,而躁急者之不足以语于治也。 由此可见,在他看来(  )

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为错误之举B.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体制势在必行C.制度变革过急不利于国家稳定D.应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5.

318年,晋元帝司马睿下令在徐、扬二州推广种麦, 所益甚大 ;他还以人谷多少作为对州郡长吏考核评定等级的标准。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地区(  )

A.社会相对稳定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生产技术提高D.经济发展超越北方

6.

图1为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壁上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拓跋部 石室 祖庙。这说明(  )

A.史书文字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B.只有第一手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C.祝文和《魏书》都是二手史料D.文物资料可以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

7.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信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8.

为分散机构权力,宋太祖在中央设三司专掌(  )

A.行政B.军政C.财政D.监察

9.

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 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这反映出辽和西夏(  )

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

10.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 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 方才 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佛教的传播B.道教的兴盛C.儒学的复兴D.理学的僵化

11.

宋元时期,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 令人瞩目 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 的现象。下列体现这一现象的史实为(  )

A.基层市场的涌现B.丝绸之路的开辟C.经济重心的南移D.纸币的发行和使用

12.

元朝时,由临时性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巡检司

13.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 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 黄宗羲提出: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这些言论(  )

A.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4.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 该看法(  )

A.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15.

范稳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中有这么一段话: 根据大清国咸丰皇帝和大法国大皇帝签署之《辛丑条约》,大法国天主教传教会之传教士在中国享有保教权。 这段话对《辛丑条约》的表述(  )

A.签约双方错误,条约内容正确B.签约双方正确,条约内容错误C.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正确D.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不正确

16.

图2为孙中山为某一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所作的题词。该组织是(  )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

17.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 现代 服务于 传统 ,让 现代 传统 过渡,因此是 反现代化 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  )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18.

傅斯年说: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的 现在 是指(  )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19.

图3是近代中国的若干历史记忆,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共和C.思想革命D.中国近代化

20.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其重大意义在于(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C.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21.

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横戈马上》说: 即便是突遇伏击,指挥官仍举着军刀,指挥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出来拼命往坡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林彪部署的3个团将乔沟内的日军分割成数段,并迅速进入沟内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该文描写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C.台儿庄会战D.百团大战

22.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除了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人民政权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

2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清晰地表明了与世界各国交往、建立健康外交关系的愿望,表明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平相处的真诚。这主要表现在提出(  )

A.一边倒 方针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方针C.另起炉灶 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4.

我国初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  )

A.大力发展重工业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5.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并得到传承和发展的先进精神。下列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红色精神是(  )

A.井冈山精神B.延安精神C.铁人精神D.载人航天精神

二、材料阅读

26.

图4、图5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形势图(或疆域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1)指出图4、图5对应的朝代,并说明判断依据。(12分)
(2)列举两个朝代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各答出一条即可),并指出其共同意义。(8分)

27.

(14分阅读材料,回答可题。(14分)
材料一
我下半段要说的是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想诸君骤然听着这个标题,总不免有几分诧异,说是现在人民痛苦到这步田地,你还在那里乐观,不是全无心肝吗?但我从四方八面仔细研究,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那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
材料二
我们我们国民多半拿军阀当作一种悲观资料,我说好像怕黑的小孩,拿自己的影子吓自己。须知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就是不推,他也自己要倒,不过推他便倒得快些,不推他便倒得慢些。

——以上材料均选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 。(4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1979年以前,梨园公社的小岗生产队是凤阳县出名的穷队。 工值一毛九,吃粮一百九 就是那时这个队社员常年的收入水平……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摘编自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千到户的典型调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前后粮食生产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例如财政和外汇收入实行定额包千,在计划、物价、劳动工资、企业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等方面,扩大地方权限,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年3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经济特区 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