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9.2020—2021学年度福建省龙岩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3 浏览数:420

一、单选题

1.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已进入早期国家的文明阶段,国内外考古学界已经逐步统一观点: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物证。据此可知(  )

A.完整的国家机构建制已经出现B.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礼乐社会的初步形成

2.

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盂鼎。鼎内铭文 王说:孟,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 由此可推断,该鼎适用于研究(  )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羁縻政策D.分封制

3.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 的是(  )

A.国家的治理方略B.国家统一的方式C.国家最高统治权D.单纯的学术问题

4.

赢政自称始皇帝,对国家事务掌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下设三公:丞相掌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大为副丞相,主管监察。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A.国家一统B.君主专制C.三权分立D.中央集权

5.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镇压诸侯谋反B.监察地方政治C.参与中央决策D.管理州县事务

6.

汉武帝时期对煮盐、冶铁、铸币三大手工业从采矿、冶炼、铸造到销售实行严格的官营制度。这一措施(  )

A.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B.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C.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D.开启了官营手工业先河

7.

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 王与马,共天下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A.两晋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B.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C.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8.

孝文帝推行 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 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9.

自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逐渐形成南迁浪潮。该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导致民族矛盾尖锐B.推动江南经济开发C.干扰南方社会秩序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10.

唐太宗说: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 由此可知唐太宗(  )

A.以农为本,重视发展生产B.戒奢从简,减轻赋税C.以民为本,成就称霸伟业D.以民为本,建章立制

11.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是大多品级较低,另外还加上皇帝指定的一些官员组成宰相会议,共同议政。这一做法客观上(  )

A.影响了皇帝权威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导致了冗官现象

12.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 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这一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简化税收名目C.增强对农民的控制D.保证财政收入

13.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民族融合D.带来了中外文化高峰

14.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11世纪中期多民族政权并存局面的是(  )

15.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 ,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  )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削相权以加强君权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16.

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C.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D.淡化了阶级门第观念

17.

北宋初年,四川所用铜钱体重值小、流通不便,商人便发行纸币称 交子 ,代替铜钱流通;元朝时,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这种现象(  )

A.抑制了铸铜业的发展B.标志了中国古代金融的产生C.推动了宋元商业的发展D.反映出活字印刷业迅速发展

18.

北宋前期,基本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在于通经致用。这一变化(  )

A.禁锢了士人的思想B.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C.确立了理学的正统D.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备

19.

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呈现出墨色浓淡不均、有个别字排倒、有隔行线的痕迹等特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 选字出力者 等语。据此可印证的是(  )

A.雕版印刷术开始于南宋B.西夏的雕版印刷术不够成熟C.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

20.

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意味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B

关汉卿、王实甫等元杂剧作品成熟

标志了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兴起

C

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揭开了中外文明交往的序幕

D

忽必烈委派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拼音符号

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1.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繁荣B.君主专制加强C.商人地位提高D.市民文化成熟

22.

万历十五年,京城爆发瘟疫,朝廷令周边五城惠民药局同时施药救人,消耗药料数万斤;雍正六年,西宁等地疫妨流行,甘肃巡抚组织官员虔诚祈祷,分发太乙避械丹、祛烧丹茶,兵民三五日即皆痊愈。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中医主导疾疫防控B.防疫充斥儒道迷信C.政府重视救济保障D.疫情灾荒发生频繁

23.

比较而言,明朝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掌握了部分行政决策环节,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所谓的 部分行政决策环节"包含(  )

A.批红B.票拟C.密折D.监察

24.

清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内阁发布;而涉及皇帝诰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数事等机要文书,为防泄密,则由军机大臣加密后,用寄信的形式,直接传达给受命的大臣,通称为 廷寄 廷寄 制度反映出军机处(  )

A.有权参与议政决策B.权力远大于内阁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

2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到之处,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英法联军。这种 袭击 在英媒的大肆宣扬下,遭到欧美国家的强烈谴责。对当时中国民众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A.盲目排外加剧中外矛盾B.是为维护民族生存而战C.违反国际规则而遭谴责D.有效遏制了列强的入侵

26.

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差距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D.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萌发

27.

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在华投资总额不过2—3亿美元,可甲午战争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已达15亿美元。比战前增加了3—6.5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列强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B.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增多C.列强的对华侵略深入到了中国内地D.甲午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8.

1900年6月21日,清室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中央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各国缔结 东南互保协议 ,寻求 自保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清政府完全丧失民心B.满汉民族矛盾的缓和C.清政府中央权威式微D.东南各省与中央决裂

29.

1914年5月,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以《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原来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改为 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B.发展并完善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为袁世凯独揽大权提供了法律依据D.奠定了近代中国依法治国的法律框架

30.

下图是一副民国初年流行的名为《同学不同装》的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新旧杂陈的社会气象B.宽松自由的教育政策C.封建陋习仍然很顽固D.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

二、材料阅读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顾炎武在《辛林文集》中提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战!
材料三
自汉以来,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科技文艺成就也充实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词汇和功能,构成了光耀千秋、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

——摘編(编)自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及提出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的认识。(2分)

32.

中华民族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大致定型,民族交融与边疆治理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1)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过诸多措施,按照表1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该表。(只填写字母,5分)
A.安西都护府     B.北击匈奴    C.宋辽夏金政权对峙
D.岁贡   E.榷场       F.澎湖巡检司    G.昭君出塞
H.开通丝绸之路      I.宣政院     J.行都指挥使司    K.文成公主进藏
(2)请将表2补充完整。(3分)
材料
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边疆致策服务于历代王朝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土司等管理制度,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经验与教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马正大《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依据表1,填写字母①②③④⑤(5分)
(2)依据表2,补充内容①②③(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边疆治理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7分)

33.

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各阶级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840年,中国以 陈腐世界的道义原则 对抗英国 现代的社会 ,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年),面对 发捻交乘 心腹之宴 ,俄国 蚕食上国之志 带来的 肘腋之患 ,英国 志在通商 带来的 肢体之患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 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维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題解析》等

材料二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犹如 一丛病之躯 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他们的实践有何局限性?(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