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3.2021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189

一、单选题

1.

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有簋(guǐ)、鬲(lì)、小口瓮等,其中侈口厚唇簋、联裆鬲分别体现了商朝和西周的文化风格,小口瓮则呈现燕地文化的特点。这些出土文物 (  )
①是研究燕地制陶技术的实物史料   ②全面反映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③有利于研究燕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④体现了燕地多样文化融合的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 编户齐民 ;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有效抑制富商大贾势力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C.直接促进西汉商业繁荣D.政府对城市控制更严格

3.

《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4.

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 榜下捉婿 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 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 。这说明,宋朝 (  )
①市民阶层兴起   ②科举制度发展   ③门第观念淡化   ④贵族垄断选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5.

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 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 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 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 由材料可知(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B.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C.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

6.

1898年,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四川提督宋庆,为纪念战争中殉国的毅军将士,撰写《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其中写到: 军旅所需,百无一办 徘徊观望 败不相救 ,主将 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①碑铭的主观性太强价值不大   ②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③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   ④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

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总额是六千两百多万元,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了125%;其中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家,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增加了97%;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00吨增加为4889700吨,增加了近11倍;面粉厂增加了84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A.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及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B.得益于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
C.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D.有利于无产阶级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某一地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寇轰炸重庆打击我国抗战意志的阴谋,使全国抗战意志得到前所未有的坚定。这里的 胜利 是指(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

9.

中国精神 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选项内容作为 中国精神 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②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提出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④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

11.

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 知识 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 这位思想家(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 哲学王 治理国家
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D.提出要以 人的学问 代替 神的学问

12.

下列四项中的结论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00年,欧文担任英国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他缩减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工资

缓和了当时英国的劳资矛盾,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B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被公认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马克思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直接领导人

C

1870年,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政府推行殖产兴业

政府通过机构及政策调整发展经济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3.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与法国总督观点相符的史实有 (  )
①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十月革命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五四运动为争取中华民族权益而斗争     ④甘地在印度领导了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 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 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 。这表明(  )

A.美苏关系逐渐转向对抗B.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

15.

观察下列统计示意图,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B.战后德国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C.欧盟建立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

二、材料阅读

16.

造纸术(10分)
材料一
东汉班固编纂的官修史书《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记载:“ 武( 籍武 )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蹏(hè tí)书。 东汉学者应劭认为: 赫蹏,薄小纸也。 南宋赵彦卫的笔记集《云麓漫钞》注解: 赫蹏者……其实亦缣帛
材料二
南朝史学家范晔编纂的官修史书《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材料三
《天水放马滩纸化验报告》中 断定其为麻类植物纤维纸……地图纸上有山川等墨迹。 现代学者在《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中认为:“(天水放马滩)墓内积水受潮,尸骨无存,而 纸地图 却还能存在,这是不合常理的。地图残片很大可能不是纸地图,而是片织物残片,也可能是帛地图。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会稽(今浙江绍兴)、建业(今江苏南京)、扬州(今江苏扬州)等成为著名的造纸中心,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唐朝官私造纸作坊遍布各地,还有许多分散的个体小纸铺,全国有10多个州邑,每年向朝廷进贡纸张。晚唐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说: 杨炎在中书,后阁糊窗用桃花纸,涂以冰油,取其明甚。 唐朝人还用油纸制伞面,糊灯笼。陆羽在《茶经》中写道: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茶香也
(1)辨析前三则材料,说明造纸术发明于何时。(7分)
(2)依据材料四,简述造纸术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

17.

《红旗周报》(10分)
材料一

《红旗周报》是19313月到19343月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此报主编是张闻天,作者有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王稼祥等人

该报刊登文章的篇目举例

 《中央关于日本帝国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鄂豫皖边苏区劳苦群众的奋斗》

 《关于全国灾荒与我们的策略的决议》

 《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

 《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草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通电》

 《为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告民众书》

 《苏联社会主义新城市的伟大建设》

 《苏联工人阶级的创造及其生活》

 《开展群众的斗争来回答白色恐怖》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红旗周报》刊登的文章指出:(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一切伟大思想的结晶,是国际工人运动经验的总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宇宙观。 (二) 用一切力量开展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组织、准备、领导、武装千百万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及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瓜分,来争取中国的独立、解放与统一。 (三) 中国的劳动民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来为着这个政权而斗争,完全推翻国民党的,以及非国民党的(例如溥仪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权,然后才能够解放全中国,才能解放自己。 (四) 全国的最高的党的刊物……以后党报必须成为扩大党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有力工具,成为群众的组织者。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红旗周报》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当时的国内外形势。(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大英博物馆(14分)
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大英博物馆(该馆建于1753年)的100件世界文物,各具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包括体现中华文明的九件珍贵文物。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摘编)

章节

标题

代表性文物举例

第十五部分

现代世界的入口公元1375年至公元1550

印加黄金美洲驼黄金雕像,来自秘鲁、明代纸币纸币,来自中国

第十六部分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公元1450年至公元1650

双头蛇马赛克装饰小塑像,来自墨西哥、柿右卫门瓷象陶瓷雕像,来自日本

……

……

……

第十八部分

探索与剥削公元1750年至公元1820

阿坎鼓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澳大利亚树皮盾牌来自澳大利亚

第十九部分

批量生产,大众宣传公元1780年至公元1914

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来自英格兰、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炻瓷镶银茶具,来自英国

……

……

……

材料二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或影响。普罗克特认为: 大英博物馆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系 ;乐晓君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人类发展史》中谈到: 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 ;谢小琴在《现代性视野下大英博物馆》中讲: 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帝国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
(1)阅读上表,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划分阶段,并结合 章节 标题 说明理由。(4分)
(2)从材料二对大英博物馆评价的三个观点中任选其二,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服饰变迁(11分)
材料一
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为王室所专用。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材料二
近代一些中国人仿效洋人,穿西装、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广大民众追随的对象,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出现了许多新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

2020年10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图片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穿戴相对自由。喇叭裤先在年轻人中间流行。随后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乡村打工仔都穿西装,西装热带动时装热,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后来人们认为中国旗袍是高雅体面的时装,高跟鞋、旗袍重新流行。 90年代中国人的服装出现了文化衫、休闲装、各种款型的牛仔裤、乞丐装等形式。新世纪从众着装被追求个性的着装观念所取代。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服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11分)

20.

国家治理(10分)
材料一
《孟子·尽心章句下》: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荀子·王制篇》: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 《韩非子·有度》: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材料二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几年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古罗马的治国思想。《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第十一表规定: 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材料三
法国学者维吉尔·皮诺在《中国及其哲学思想在法国的形成》中指出: 如果不是思想发生动摇,人们就不会接受外国的影响。 正因为这样长期积累起来的对现状的不满,才使法国的人们开始另辟蹊径,想从远隔重洋的中国国家治理上得到某种启示。其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先秦与古罗马治国理政思想的相似点。(4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 法国一些思想家推崇中国国家治理 这一现象。(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