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9.2020—2021学年度海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海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4 浏览数:314

一、单选题

1.

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  )

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

2.

奥托·迈耶认为: 大量的国家权力不应只集中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分配给不同的主体来承担,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适度,行政权应属于国王。 据此可知,奥托·迈耶认为(  )

A.应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B.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立法与行政应各不关联D.君主自觉遵守法治理念

3.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些言论(  )

A.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B.说明国共两党分歧已经基本解决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4.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5.

表1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变情况(部分)这一制度的演变(  )

建国初期

按资历进行晋升

19世纪30年代

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

19世纪末

以功绩制为核心进行改革

A.反映出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B.保证了政府的清廉C.提高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D.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6.

北魏法律规定:父祖七十以上的犯人,死罪者允许上请,流罪者免予发遣,待父母死后再施流刑;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 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  )

A.民主化B.儒家化C.自由化D.法家化

7.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 石头、剪刀、布 ,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这一构想(  )

A.最早在法国付诸实践B.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C.遏制了独裁政治形成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8.

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 法官造法 ,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9.

表2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  )

表2

1986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56

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2012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要求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10.

2005年,国务院对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02.6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民族间差距已消失B.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D.民族治理成效显著

11.

1952年,周恩来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道, 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他们不参加战争 ,所以 对这些国家,我们不能采取敌对态度,不要把他们挤到敌人的营垒里去,我们可以和他们做朋友 。此后,中国推行(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另起炉灶

12.

图1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B.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C.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D.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1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的建立,使美国就像 世界中央银行 那样,享受着中央银行能够享受的大多数利益。这是因为该货币体系(  )

A.给美国提供了发行世界货币权力B.使美元成为各国货币联系的纽带C.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中的霸主地位D.完成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最终统一

14.

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以民间救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15.

1949年,德国基督教民主党杜塞尔多夫方案大胆地陈述道: 资本家经济体制未在德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上伸张正义。 二战后有利于改变这一状态的是(  )

A.福利国家建设B.民主政治改革C.经济体制改革D.共产主义运动

16.

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 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B.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C.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D.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

17.

甘蔗在16~17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  )

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8.

唐代陈廷章在《水轮赋》中写道: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法式)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这里的 水轮 (  )

A.最早出现在曹魏时期B.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C.利用人力来引水灌溉D.采用了水力运转原理

19.

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了2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B.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0.

表3所示为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技术成果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据此可确立的主题是(  )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蒸汽时代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时代

158

91

177

404

17

电子时代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时代

43

4

10

643

174

A.科技左右国力B.大国兴衰奥秘C.人类发展方向D.文化成就未来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3个州(或邦)在获得独立之后面临的最大政治是 权力 权利 体制的创建。新政府的性质如何确定,政府的权力如何建立,以及政府的权力应该掌握在谁的手中,这些是首先面临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是,谁来组成新的政府,是否所有人——包括那些先前不曾享有 特权 的人都应该参与新政府的建构并应该一视同仁地享有所有的权利。这些也都是各州立宪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而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目标也就变得十分明确:改造现有的权力机制,保护受到威胁的个人的权利(或自由)和集体的(或州的) 权利 ,以挽救处在失败边缘的新国家。
原始宪法和《权利法案》记录了制宪者那一代人对 权力 权利 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解,也构成了第一宪政秩序的基本内容。为了保护多元的权利,他们必须创建一种新的、更可靠的权力体制。他们接受了这样的哲学:权力和权利都必须保留,缺一不可;权力和权利也可以分散开来,保存在不同的权力体制中。制宪者们相信,他们能够同时保护 权力 权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所确立的 权力 权利 体制的主要内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的 权力 权利 体制。(10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考试任职制度散见于现存的儒家经典中。秦汉时期,出现了关于考试任职制度可靠而详细的文献记载。从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制度看,中国的选官制度可分为两类:荐举制度和考试制度。属于前者的有禅让制、 乡举里选 、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属于后者的有科举制和文官制度等。实际上,这两种选官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性,选官制度经历了从荐举制度的察荐为主、考试为辅,再到科举制度只重考试的过程。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即隋与唐初所采用的主要考试形式一策试就是从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发展而来的,而且在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策试仍然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造船、造机、土木工程、建筑、电工、医学、制药、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以上材料均捕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8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白银时代 为何会最终奠定于明代前中期,内在的驱动机制到底为何?总结来说,学界对此问题的解答不外乎以下几点: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产出的手工制品大量出口导致中国出现大量顺差;明代历时漫长的赋役财政改革的结果是贡赋体制日益嵌入白银的运作,规模渐趋庞大,形成了贡赋纳银运作体制;明初政府发行的宝钞由于是不兑换纸币,发行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其贬值急速,迅速走向崩解。

——摘编自邱永志《元明变迁与明代货币白银化的体制促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6分)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分别说出图2、图3、图4、图5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