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年代
农业税(万贯)
商税(万贯)
农业税:商税
至道三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五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选项
史料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B
《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推动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产生
D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年份
岁出总数(百万元)
军费支出数(百万元)
军费占岁出总数的(百万元)
军费增长指数(1916年=100)
1916
471.5
159.4
338
100
1919
495.8
22
43.8
136
1925
6344
297.7
46.9
187
时间
工人所占比例(%)
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
50.8
18.7
1928年
10.9
76.6
1929年
7
1930年
5.5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二、材料阅读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三、开放性试题
阶段
内涵
第一阶段
晚清到辛亥革命
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其出发点是本于爱国主
义的立场、着眼于政治的救亡。
第二阶段
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人们关注的不是把国学作为国家兴亡的文化基础,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
第三阶段
20世纪20年代
人们对国学的关注,既不是强调政治,也不是突出文化,
而是注重如何发展学术研究。
——据陈来《近代“国学”观念的发生与演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