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表1
词项
词源分析
“文”
“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
“化”
“改变”
“文”+“化”(文与化并联使用)
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
“文化”(“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
文治和教化
(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印度石刻印章)
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墓塟砖画中的“吃烧烤”场景
图4 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
1946年
美国准子菲律宾独立
1947年
英国结束在南亚的殖民统治,将该地划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1949年
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独立
1954年
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越南出现北部和南部两个政权
1955年
29个新兴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降开会,确立在冷战中“不结盟”立场
1959—1961年
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共产主义政权
1974年
印度发展核武器
1998年
巴基斯坦引爆一颗原子弹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三、开放性试题
下面是古希腊的两个神话故事。
故事一
希腊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叫奥林匹克山,山上住着的不是人而是神,众神中有一个叫宙斯,他负责管理这些神,也负责维护人间的秩序。有一天他看到腓尼基(黎巴嫩)国王的女儿欧罗巴与侍女在一起玩耍,就变为一头公牛,让公主骑在身上,狂奔两天一夜后,在一块陆地登陆,登陆之后,现出原形,向公主求婚,公主只能接受宙斯的求婚做他的妻子。公主登陆的地方后来取名叫欧罗巴,中国把它翻译成欧洲,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克里特岛
故事二
希腊以南的地方有个米诺斯王国,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这个国王非常能干,对老百姓很善良。米诺斯王国繁荣富庶,国泰民安,大家都高高兴兴,没有战争,是一个非常安宁与和平的国家,但是不知道从哪来了一头怪牛,是半人半牛怪,它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还要吃人,国家不得安宁,米诺斯国王想出个办法,他建造一座迷宫,把牛关到迷宫,牛就出不来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四、材料阅读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