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196

一、单选题

1.

表1所示列举了汉语中 文化 的词源解析。它们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表1

词项

词源分析

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

改变

+文与化并联使用

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

文化合成一个词使用

文治和教化

A.人文精神B.道法自然C.崇德尚贤D.自强不息

2.

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3.

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人和既非 也非 奴隶 的人,前者侵犯后者的处罚较轻,后者侵犯前者则处罚较重。由此可知,该法典(  )

A.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B.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C.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D.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

4.

希腊词Apoikia(殖民地或子邦)字面上的意思是 远处的家 ,这些Apoikia是独立机构:母邦组织移民群体,从自己的成员中挑选一位正式的领导,来监督新土地的分配,并且该领导者将长久地被尊为创立者。这些殖民地的建立(  )

A.标志着希腊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提高贵族阶层的地位D.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

5.

图1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  )

(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印度石刻印章)

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

6.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 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 又据庄绰的《鸡肋篇》载: 建炎之后,江浙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分布

7.

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这一天后来被称为 澳大利亚日 ,至今仍作为国庆日被加以庆祝,但是对澳洲土著人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悲惨命运的开始。这主要是由于(  )

A.澳大利亚被迫加入英联邦B.澳大利亚遭到殖民掠夺C.工业革命冲击其经济秩序D.澳大利亚被迫融入全球化

8.

据统计,2000年的美国跨族婚姻已经达到310万宗,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在填写族裔时干脆就填 美利坚族裔 。而2000年的跨国婚姻产生了700万 多种族人 ,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引起了美国社会种族分类定义的改变。由此可见(  )

A.族群混杂造成了美国社会动荡B.跨族通婚促进了美国族裔融合C.美国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D.跨族跨国通婚破坏美国的一致性

9.

图2所示为发现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墓塟砖画中的 吃烧烤 场景。据此可知,当时 (  )

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墓塟砖画中的吃烧烤场景

A.丝绸之路助推不同文化交流B.中国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C.西域的饮食习俗传入中原地区D.西域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10.

图3为新旧世界物种交流示意图。其中的 新世界 指的是(  )

A.亚洲B.欧洲殖民国家C.美洲D.非洲

11.

对图4解读正确的是 (  )

图4 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

A.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B.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C.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

12.

古希腊化文化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在艺术创作上,由神庙建筑转向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殿、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碑。据此可知,古希腊化文化(  )

A.具有现实主义色彩B.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C.强调社会等级秩序D.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13.

下表为1946~1998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1946

美国准子菲律宾独立

1947

英国结束在南亚的殖民统治将该地划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1949

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独立

1954

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越南出现北部和南部两个政权

1955

29个新兴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降开会确立在冷战中不结盟立场

19591961

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共产主义政权

1974

印度发展核武器

1998

巴基斯坦引爆一颗原子弹

A.冷战扩大超出了亚洲范围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亚洲区域集团化特征明显D.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14.

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不仅有历史、儒家经典和话本,还包括农业、占卜和药学等手册。老百姓可读到以前只有专家掌握的知识,他们可自行举行葬礼、占卜,或为家人开方抓药。这说明(  )

A.雕版印刷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动B.宋朝社会治理的能力得到增强C.印刷技术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D.宋代出版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15.

从长城遗址来看,秦汉的长城并不是连成一线的城墙,而是纵深交错、有些缺口的,以供和平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而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的封闭城墙。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明长城的主要职能发生了变化B.明朝国力与秦汉差距较大C.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精神面貌D.明朝政府禁绝了对外贸易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 自然 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 道法自然 无为 ……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 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 。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 例外 。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 中国特色 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 中国志 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 地方志 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10分)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下面是古希腊的两个神话故事。

故事一

希腊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叫奥林匹克山,山上住着的不是人而是神,众神中有一个叫宙斯,他负责管理这些神,也负责维护人间的秩序。有一天他看到腓尼基黎巴嫩国王的女儿欧罗巴与侍女在一起玩耍,就变为一头公牛,让公主骑在身上,狂奔两天一夜后,在一块陆地登陆,登陆之后,现出原形,向公主求婚,公主只能接受宙斯的求婚做他的妻子。公主登陆的地方后来取名叫欧罗巴,中国把它翻译成欧洲,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克里特岛

故事二

希腊以南的地方有个米诺斯王国,国王是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这个国王非常能干,对老百姓很善良。米诺斯王国繁荣富庶,国泰民安,大家都高高兴兴,没有战争,是一个非常安宁与和平的国家,但是不知道从哪来了一头怪牛,是半人半牛怪,它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还要吃人,国家不得安宁,米诺斯国王想出个办法,他建造一座迷宫,把牛关到迷宫,牛就出不来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解读材料信息,得出两条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并予以阐释。(12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 鸦片战争 ,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二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 开眼看世界 ,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 中体西用 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7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埃及学 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