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0 浏览数:1355

一、选择题

1.

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 良渚古城遗址 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 仁者爱人 宽则得众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与众乐乐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3.

自汉代以来周天子出游所乘马车是如《逸礼》所言天子驾六,还是如《毛诗》所写天子驾四,一直是史家争论的焦点。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坑(见下图),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这说明传统典籍(  )

A.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B.需与考古发现相印证C.不能成为研究的依据D.其价值源于学者考证

4.

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 虎门销烟 。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6.

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7.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8.

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实业救国 思想开始出现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9.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 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 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10.

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杜鲁门声明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11.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12.

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3.

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  )

提纲

1.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4.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4.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雅典公民,曾对当时雅典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为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这表明当时雅典(  )

A.专制主义盛行B.言论自由缺乏C.神学意识淡薄D.思想文化繁荣

15.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 新大陆 的评价置于 世界大探险时代 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 新大陆 使(  )

A.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B.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C.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D.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16.

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它反映的学习课题是(  )

A.走向近代世界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欧洲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扩展

17.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汽车工业快速发展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贫富悬殊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8.

《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 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

A.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B.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C.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D.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

19.

在下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A.1929~1933年B.1933~1936年C.1937~1938年D.1940~1944年

2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这表明(  )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B.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C.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D.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21.

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22.

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A.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B.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C.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D.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

23.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B.产业由进口替代向出口主导转变C.世界各国利益均衡分配D.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逐步建立

二、填空题

25.

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 编写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____▲____ 》,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名著。

26.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形成了“ ____▲___ ,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 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 原则 九二共识

27.

二战中,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___▲__联盟的正式形成。当今,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___▲___”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材料题

28.

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分)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搞编自许倬云《许倬伴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 繁华富庶,不下江南 。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3分)

29.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向题。(7分)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引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摘编自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材料三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3分)

30.

疫情 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 零和 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 冷战宣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 恐怖平衡 ,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 行动和反行动 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