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5.2020—2021学年度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193

一、单选题

1.

图1和图2分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B.生活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多彩C.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2.

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 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这说明唐代(  )

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3.

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的重重截击,返回祖国(如图3)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土尔扈特牧民。这说明(  )

A.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B.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中华民族拥有凝聚力向心力D.清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4.

1934年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在大光明电影院首轮上演《红羊豪侠传》,三天午夜场爆满,开创了中国电影 贺岁档 的先河,其主要剧情是颂扬太平天国, 青天白日光明 复兴汉族把国保 。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民向往公平正义的生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C.土地革命激发人民的热情D.民族危机激发爱国救亡情绪

5.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表1为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由此可知(  )

表1

国家

持续时间

完成时间

增长额万吨

中国

19521957

5

1354987

美国

18801892

12

127500

英国

18801903

23

127500

法国

18971923

26

132530

A.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B.政策导向推动中国工业发展C.中国经济领域出现 倾错误D.中国已达到西方的工业水平

6.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浙江义乌从 鸡毛换红糖 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十几年间发展到 华夏第一市 。这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地区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D.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7.

雅典官员在任职前需接受陪审法庭的资格审查,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家族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的所在地、家族墓葬的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这说明雅典官员任职资格审查的核心在于(  )

A.公民资格B.宗教信仰C.财产数量D.民众信任

8.

在十字军东征( 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产生B.神权开始衰落C.商品经济活跃D.王权得到强化

9.

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  )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兴起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有利于中国白银货币化

10.

图4为17—19世纪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该表直接反映了英国(  )

A.生育观念更新B.城市化进程加快C.人口数量增多D.产业结构的变化

11.

有学者指出: 宪法自然是以天皇及其权威为中心的,因为推翻德川的理由就是要恢复天皇的直接统治。但是,实际上大家并不是想让天皇统治,而只是要他使大臣们的决定生效而已。 该学者认为(  )

A.明治天皇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天皇的地位和权力神圣不可动摇C.天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D.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12.

卢梭认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三权分立B.人民主权C.直接民主D.君主立宪

13.

20世纪初,德国明信片上印有 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 一刀捅死一个法国佬 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 一拳打死一个日本佬 等口号。材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B.一战前的德国民族情绪激烈C.法德矛盾是欧洲的主要矛盾D.长期对外战争削弱德国国力

14.

2001年11月7日,俄罗斯社会和民族独立问题研究所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一半的俄罗斯人肯定十月革命的意义,有67.6%的人仍然肯定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材料说明(  )

A.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B.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列宁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D.俄国人对列宁和苏联的怀念

15.

肯尼迪曾对古巴导弹危机这样评价: 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反映(  )

A.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B.冷战中自我调控机制生效C.苏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D.冷战时期苏联的战略优势

16.

邮票是重要的 国家名片 之一,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图5为1962年中国发行的邮票。它反映了(  )

A.西方国家的衰落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民主意识的传播D.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谏议制度】(12分)
材料一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谕诗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 前无古人 ,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 谏言 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不仅在于文人们基于职司、言责谈得失、明体用,而且在于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 经世致用 的风气。白居易曾强调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要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据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诗谏

材料二
唐代谏议渠道是比较丰富的,面谏、廷议、章奏、封驳、诗谏都成为实现谏诤目的的手段,特别是投匦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时期的谏议制度……所谓 ,类似于今天的检举箱,而投匦制度也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制度和举报制度。武则天这四分别由谏议大夫、补阙、拾遗负责,称为 知匦使 。匦函设置后,为防止投状内容琐细、伪滥及匿名诬告等现象,唐政府逐渐制定了检验副本制度。即规定投匦者应先出具副本由知使检验,发现伪诈或事涉繁琐,可以不予受理……唐代谏官打破了以前谏官多为加官、有职无权的传统,继承隋唐,使谏官均为实官,即使是荣誉性的散骑常侍,也以实职待之。散骑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起居郎、补阙、拾遗,官职由三品到从八品,责权也渗透到了朝政的各个层面。而每个层面上的谏议互有侧重,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责权体系。

——-据刘松柏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 诗谏 盛行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谏议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影响。(6分)

18.

【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14分)
材料一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谷物法》废除后,1886年谷物价格降到了每夸特31先令。英国进口粮食的比重,在30年代只有2%,60年代是24%,80年代是45%(其中进口谷物高达65%)。与此同时,英国钢铁的出口量则迅速上升。而且,受到种植谷物的面积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很多农业人口移民到城镇工作,谷物种植面积也不断下降。

——据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谷物法》的废除产生的影响。(6分)

19.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14分)
材料一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2016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事件交替登场,一股逆全球化的寒流对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

——据张韦恺镝《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据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实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逆全球化现象。(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国歌的变迁】(12分)
材料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歌的,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下面表格展示的是从清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歌。

时段

国歌名

词曲作者

内容

1911.10.04

巩金瓯

溥侗词,严复曲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袅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02.25

中华民国国歌

沈恩孚词,沈彭年曲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 05. 26

中华雄立宇宙间袁世凯批准

荫昌词,王心葵曲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shan,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锦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取消

1949. 10. 01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1935年创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围绕材料选取两首及其以上国歌,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