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0.2020—202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43 浏览数:350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手工业分工较细密B.阶级分化比较明显C.小农经济得到发展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 华夏 。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反映了(  )

A.国家统一B.华夏认同C.列国纷争D.诸侯称王

3.

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的素养要求之一。下列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

《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B.设立太尉C.设立御史大夫D.设立丞相

5.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一提议旨在(  )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6.

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如下)图中AB两处应为(  )

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

7.

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8.

东晋建立之初,琅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  )

A.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B.士族专权C.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D.国力强盛

9.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10.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1.

《唐六典》记载: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指的是(  )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租庸调制

12.

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这反映了(  )

A.雕刻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13.

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A.辽、西夏、金B.金、西夏、南宋C.金、辽、北宋D.西夏、北宋、辽

14.

下列主张体现北宋时期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15.

下列三幅地图体现了同一历史现象,其影响是 (  )

9220.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①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②导致了藩镇割据   ③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促进了民族交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

为了便于对 琉球 的管理,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元朝时期的 琉球 即今天的(  )

A.西藏B.台湾C.福建D.广东

17.

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 票拟 。皇帝在 票拟 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 批红 。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  )

A.内阁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明朝中期相权加强C.票拟 使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内阁负责监察百官

18.

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
①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美洲等地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
③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④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9.

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80大寿,徽班进京,后融合徽、汉二调,吸取其他戏曲的艺术成分,最终发展成为(  )

A.杂剧B.散曲C.昆曲D.京剧

20.

明朝后期,出现了一部中国古代医药学总结性著作,被后人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它是(  )

A.《千金方》B.《资治通鉴》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

21.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  )
①西方科学技术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③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不断探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

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下列选项最适合成为该表标题的是(  )

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军北伐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内讧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B.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C.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23.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开展了一场以 自强 求富 为目标的自救运动,被称作(  )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预备立宪

24.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该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5.

19世纪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租下图所示租借地的国家是(  )

A.德国B.英国C.俄国D.美国

26.

下表是 克林德碑 的相关信息,其变化说明(  )

时间

事件

1900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

《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

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面临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D.维护民族尊严与正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27.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实现自由民主法治D.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28.

下图是1917年由鲁迅设计完成的北京大学校徽,它象征北大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其中 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 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体现了(  )

A.戊戌变法的改革成果B.三民主义的精髓C.新文化运动重要理念D.民众的文化诉求

29.

以下是民国时期部分刊物简介表。这些刊物可用于研究(  )

创刊时间

刊物名称

部分栏目或文章名称

19196

《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

《关于〈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

《劳动组合运动和阶级斗争》

19212

《新塍》半月刊

《纪念劳动节专号》

192310

《少年新塍》

《列宁底精神》

A.北京已成为新思想的宣传中心B.晚清时期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C.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双百方针 对文化事业的推动

30.

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

A.斗争目标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成功实现了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31.

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不断进行探索。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会址,按照会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32.

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结论的有 (  )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1938年毛泽东完成《论持久战》,思想上武装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
③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④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打破日军的 囚笼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3.

2020年上映的电影《八佰》,展现了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迹,该电影艺术创作源于抗日战争中的(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34.

毛泽东诗词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5.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 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漠不关心……恰恰就是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 下列史料能够佐证作者观点的是(  )

A.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件B.《西北文化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文字
C.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合影D.北平学生 反饥饿反内战 大游行图影

3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有 (  )
①土地改革   ②稳定物价   ③剿匪镇反   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7.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被称为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的是(  )

A.一届政协B.中共八大C.大跃进 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38.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周恩来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 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39.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0.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材料阅读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即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在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杂部;在北部、东部、西北部、西部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都统、大臣等官员监督、管领当地的军事与行政。通过上述的治边方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举措,并指出其积极意义。(6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萌发于忧患意识,发展于救亡斗争,下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着时代脉搏,它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一是近代爱国主义是和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的。二是主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外国的长处,为我所用。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参照示例,围绕上述近代爱国主义的两个特点,举例说明(8分)
要求:每个特点各举一例史实或举一例同时呈现两个特点的史实。
示例:围绕特点一的举例说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挽救中国。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42.

建设与发展。(12分)
某博物馆以组图的形式呈现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1)请从组图①②中任选一组,为它起一个标题,并配一段说明词。(8分)
某同学对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获得一本珍贵的参考书,但前两章目录不完整。

第一章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19781991

……

第二章 改革开放新阶段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1992——2001

……

第三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20022016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七大与科学发展观

深化改革开放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中共十八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海峡两岸交往扩大

结束语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2)请依据所学,在第一章或者第二章中任选一章,试着将其目录补充完整。要求:每章至少有四个子目。(4分)

43.

史料辨析。(14分)
材料一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兽的毛皮)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唐】元稹《法曲》

材料二
你看圣贤书里,哪一处不说着忠孝二字。当时母亲教我读书,也要识些礼义。

——摘自【明】《香囊记》

注:《香囊记》是明前期的戏曲

(1)材料一和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请分别说明(4分)
材料三
枢密使童贯上奏战事曰, 杀退辽兵,直至燕京,围住城池攻击,旦夕可破。今有辽主早竖降旗,情愿投降,遣使丞相奉表称臣,纳降请罪,求诏退兵罢战,情愿年年进奉 ,恳请皇帝恩准。

——摘编自《水浒传》第八十九回

(2)材料三描述的情景是否属实?请简述理由(4分)
(3)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