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8.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266

一、单选题

1.

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地区有显著不同,这里面临浩瀚的地中海,地域狭小,岛屿众多,土地有限,农耕条件不佳。这些地理条件(  )

A.使古希腊文明基本独立发展B.体现了早期文明扩展的艰巨性C.制约了雅典民族精神的培育D.推动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发展

2.

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字母又由厄脱鲁利亚人传给罗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还分化出阿拉马字母,由此产生了阿拉伯字母。这表明(  )

A.欧亚文明间交流的历史悠久B.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C.字母文字有利于学习使用D.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领先

3.

拜占庭帝国时期编撰的《民法大全》反映出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罗马法,也对被释放的奴隶和隶农做了相当详尽的规定。据此推断《民法大全》可用于研究(  )

A.奥斯曼帝国的兴起B.统治阶层的贪婪C.拜占庭社会的特征D.工商业发展衰败

4.

788年,朝鲜设立了 读书三品科 制度,即 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者,超擢用之 。该制度的设立(  )

A.使儒学开始在朝鲜传播B.反映出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C.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统一D.提升了朝鲜官僚的执政能力

5.

中世纪的欧洲,有封土的贵族一般都设有领主法庭。该法庭依据习惯法审理领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商人等提出的诉讼案件。同时,通过判处罚金等方式处理大多数违法行为,罚金和诉讼费往往流入领主手中。据此可知,领主法庭(  )

A.旨在调和地方矛盾B.属于领主权威的主要象征C.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工具D.便于法治精神的贯彻执行

6.

1492年8月2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签发的护照和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远航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启航,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首次航行。这次航行(  )

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开启了环球航行的旅程C.以抵达东方为重要目的地D.最终到达了东南亚地区

7.

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白人获得黑人奴隶后,主要用于种植园和矿山,长期经营带来了大量财富。这说明黑奴贸易(  )

A.客观上推动拉丁美洲的开发B.冲击了拉丁美洲封建统治C.提升了拉丁美洲世界地位D.改变了拉丁美洲种植结构

8.

但丁和彼特拉克认识到爱情是人性中不可压抑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他们往往利用已有的信仰模式为自然的感情冲动寻找合理位置。这表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

A.否定自身的价值B.深受宗教的影响C.淡化信仰的权威D.忽视个人的欲望

9.

有学者说:“(17世纪)英国的贵族们并不像中国封建时代的造反者一样……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国王达成协议,通过协议规范彼此的行为,由此而形成一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 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英国政治受社会契约论的影响B.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革命性C.英国政治变革中妥协性的特点D.英国政治发展中的法治传统

10.

下表所示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两位重要政治家关于教育发展的言论。据此可推知,当时德国的教育发展(  )

政治家

言论

普鲁士首相施泰因男爵

复兴民族必须主要依靠青年人的教育和训练

德皇威廉一世

朕谨誓以最大的热枕,特别注意于我国国民公共教育事务。

A.促进德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B.推动了德国统一局面的形成C.使德国教育水平领先于世界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崛起

11.

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工人斗争以及巴黎公社原则、经验、教训和实质的全面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的思想,尤其是完善了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理论以及建设廉洁政府的设想。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B.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已逐渐走向衰落C.巴黎公社缺乏理论指导而遭受失败D.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12.

黑斯廷斯是英印帝国的主要建立者,支配印度政治舞台长达二十年,他却被称为 一个一只手握着血迹斑斑的权杖、另一只手在扒窃的人 。这一评论(  )

A.肯定了殖民活动的积极意义B.说明殖民掠夺成为英国财源C.揭露了殖民者的贪婪与罪恶D.表达了印度争取独立的诉求

13.

亚洲觉醒 主要是指20世纪初,亚洲各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个的觉醒不仅体现在资产阶级身上、而且也体现在所有参加革命的人民身上。推动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的外部压力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14.

下图所示是1914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费迪南夫妇遇刺的事件。该事件反映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B.美国主导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C.当时世界局势已经趋于紧张D.法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十分尖锐

15.

国联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实际效用不佳,尤其缺乏对大国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其形成决议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门户开放 C.机会均等 D.大国一致

16.

1918年年初,列宁在起草相关文件时提出: 为了保证劳动群众掌握全部政权和根除剥削者政权复辟的一切可能,特命令武装劳动者,建立社会主义工农红军,彻底解散有产阶级的暴力机器。 这表明,列宁的主张是(  )

A.创建革命军队,进行卫国战争B.解除旧俄武装,巩固革命成果C.镇压敌对势力,建立工农联盟D.组建工农红军,推翻临时政府

17.

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二战爆发前,作为埃及政坛上强大的政党力量,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反对未经人民授权或民选议会批准而组建政府、制定宪法及对外协商。华夫脱党的做法(  )

A.促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B.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C.抑制了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D.使埃及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

18.

二战前的英国社会进行了 和平投票 ,86.8%的受访者赞成联合起来对侵略者进行经济及非军事手段的制裁。在军备问题上,90.6%的受访者赞成用 国际协定 来实现全面裁军,82.5%的受访者赞成根据 国际协定 来实现对各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航空兵部队的全面废除。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推行 绥靖 政策有一定社会基础B.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强力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出现放缓趋势

19.

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以致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20.

二战后初期,美国无意促成欧洲联合,但因提供有限贷款来推动欧洲复兴的政策收效甚微,于是,将欧洲一体化视为促进欧洲长期稳定的最佳方案和冷战的工具。这说明(  )

A.美国无意将欧洲卷入冷战B.欧洲联合不利于美国建立霸权C.欧洲的强大符合美国利益D.美国对欧政策服从于冷战需要

21.

1948年,苏加诺领导印尼独立革命后,荷兰与印尼双方在海牙签订 圆桌会议协定 。该协议规定荷兰应将主权移交给 印尼联邦共和国 ,但保留了军事、外交、经济方面的许多特权。这说明(  )

A.印尼的独立革命具有妥协性B.荷兰企图恢复对印尼的占领C.荷兰仍具有印尼实际控制权D.战后世界殖民秩序基本确立

22.

有分析指出: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了劳动资料信息属性的发展,生产工具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方向过渡,使生产沿着充分发挥劳动资料信息属性的方向发展。劳动资料信息属性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现代社会生产已由工业化时代进入到(  )

A.机械化时代B.微型化时代C.信息化时代D.智能化时代

23.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这一状况(  )

A.彻底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B.使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促成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4.

2008年金融危机自发生以后,迅速从美国波及世界,致使很多国家的经济出现负增长,很多民众失业。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B.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更多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D.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小

25.

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B.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D.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括《奥德赛》、《伊利亚特》),而印度最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可以视为最早的诗歌。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

——摘编自《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材料二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陶醉于 美妙诱人的虚构 、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苏联】高尔基

材料三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

——摘编自《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和古印度史诗的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发展的认识。(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1862年,米特雷担任阿根廷总统后,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与动乱,掀起了阿根廷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的高潮。统一后的阿根廷联邦政府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而后在1870~1914年,阿根廷借助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初步转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该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和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此期被誉为该国现代化进程的 美好时代

——摘编自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

材料二
1880至1912年的阿根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被誉为 世界粮仓和肉库 ,但经济主要依赖于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问题尤为突出,其增长进程多次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所打断,造成了该国经济发展的停滞或下降。阿根廷在金融领域深受英国资本的掌控,几乎成了英国的商业殖民地,被称为 不列颠帝国的第五自治领 。它盛行的大庄园制度和前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加剧了国内贫富差距,严重阻碍了农业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总之,快速发展的阿根廷仍隐藏着诸多问题,使该国早期现代化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摘编自孙俊杰《论阿根廷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根廷 美好时代 出现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约阿根廷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因素。(10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50年至1954年,参议员麦卡锡利用职权肆意诽谤诬陷,指控国务院许多人是 共产党员 间谍 ,诬指共产党员已渗透到军队、军工部门,甚至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关。他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美国领导人。在麦卡锡时代,美国社会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人们互相猜忌,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
材料二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然而美国招募和训练了大批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入侵古巴,妄图颠覆古巴政权。美国政府还不顾国际法院的裁决,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巨额军费和武器,企图颠覆亲苏的尼加拉瓜政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内政策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内外政策带来的危害。(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