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1.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高二第二学期质量监测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549

一、单选题

1.

表1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366座墓地的随葬品统计表。

表1

随葬品

坟墓

占全部分布比例

3140

1

03%

2130

3

08%

1112

47

128%

110

270

738%

0

45

123%

上表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贫富分化B.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C.阶级的产生D.墓葬规格的扩大

2.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该思想家认为(  )

A.兼爱才能使社会稳定B.与尊卑有序相违背C.应以严刑峻法治 D.分封制走向崩溃

3.

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这反映了当时(  )

A.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兼容并包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D.各家学派各执己见,适应集权需要

4.

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是以土地国有为前提,通过国家权力进行调配,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使农业生产者与耕地紧密结合的求。并由国家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一种土地分配形式。它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市标税等几个方面。材料表明授田制(  )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B.使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C.推动了地租形式的改变D.缓解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5.

海昏侯汉墓发掘后,刘贺的历史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依据出土的文物,推翻众多史书对刘贺 荒淫迷惑,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 的记载为其 正名 ;也有人认为应当依据《汉书》)等正史的记载,继续维持对刘贺的评价。这表明(  )

A.历史记载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
C.文献记载不存在客观性D.应运用多种史料相互验证,谨慎评价历史人物

6.

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  )

A.是封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B.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C.是王国问题的延续,分裂割据的隐患D.具有封建宗法色彩,维护了小农经济

7.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事实的态度与方法。以下可以作为研究制度建设的积极意义的史料是(  )

A.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后汉 书》
B.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白居易《秦中吟》
C.汉高祖曾言 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 ——《史记·陈丞相世家》
D.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韩国磐《隋唐 五代史论集》

8.

表2为北魏和唐朝前期均田制授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 (  )

表2

露田口分田

桑田永业田

公田职分田

男奴

女奴

丁牛

男奴

贵族、官吏

官员按职位高低授田

北魏

40

20

40

20

30

20

20

不授田

刺史151顷等于100……县令、郡丞6

唐朝前期

80

不授田

不授田

不授田

不授田

20

不授田

亲王100顷,职事官正一品至九品给田602

京官自一品、外官自二品以下至九品给田122

注:露田死后还官;桑田为世田,无须还官;公田解职时移交后任。

A.不同阶层授田的亩数差别不大B.均田制并非要实现田亩数量的均等C.均田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D.相国均田制下百姓安居乐业

9.

相国寺是宋朝东京市民出游的一绝佳去处。相国寺虽贵列皇家寺院,但同样面向普通民众 每月五次开故 (《东京梦华录》卷三)在此除了可以观看内容、形式都极为丰富的表演外,游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进行购物、餐饮、博戏、划船等休闲娱乐。这表明北宋时期(  )

A.坊市制度已被打破B.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C.市民阶层发展壮大D.政府扶植文化事业的发展

10.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曾说 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 他意在说明(  )

A.元朝以前欧亚大陆并未实现交流B.元朝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蒙古帝国促进了亚欧大陆文明的交流D.蒙古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

11.

印度人强调因果,原因加上行动就是结果,果是因在另一个时间的体现。印度人产生了四大皆空的思想。梵语语法上说,一切名词都来自动作,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些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罢了。这体现了(  )

A.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的影响B.印度的政治生活运行模式C.佛教的产生来自对印度教的反思D.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

12.

希腊戏剧题材限于一般人熟知的希腊早期神话与传说,只能反映命运与人或神之间的冲突,剧情虽然已知,但诗、音乐、舞蹈与哲学说教每次都不同,往往抒发公民的情感,关注广大观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城邦政治、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产生于希腊戏剧作品之中B.古希腊戏剧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展,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C.古希腊戏剧有助于培育城邦公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D.古希腊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社会生活,解决日常问题

13.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来到北美,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再加上互相通婚,形成了 移民文化 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由此可推知(  )

A.移民的多源性是美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B.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
C.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先进性D.民族和文化的内源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14.

一战期间,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战争也客观上将自由、民主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意识B.导致亚洲和非洲洲的世界殖民体系瓦解C.使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D.使和平主义的思潮开始出现

15.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干秋。 因此对文物的保护,我们应该(  )

A.使文物 世界共有 ,实现全球保护B.盘活文物资源,开展研究性保护C.让文物 躲进小楼 "深藏深宫 D.强化市场经营机制,推动文化工作产业化

二、材料阅读

16.

大一统秩序 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 常态 ,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 回归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 连续性 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 变态 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城原本 刀耕水耨 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 变态 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 变态 中所蕴含的 回归 的因素,并说明 回归 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 复刻 。(9分)

17.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是唐十八陵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如永泰公主(武则天孙女)、章怀太子(武则天次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一经亮相就引起了轰动,画面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体态丰腴,曲线柔美,尤其是皇家女性的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袱等物,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描绘细致传神,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

图1《宫女图》

材料二
章怀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开,墓内的壁画异彩纷呈,其中《打马球图》、《客使图》就是代表作。马球发源于波斯,画面上有20匹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客使图》描绘的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的场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 蛮族 野蛮人 。一些农耕文明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 藩属 ,或抚其民为 同盟者 ,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常伺机入侵,这在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14 分)(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书院以培养 希贤希圣 之士为己任,提倡 为己之学 ,主张 进德 修业 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 四书 五经 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赵治乐《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
在1100年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 七艺 是其主要课程。 七艺 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假如你生活在1100 年至1200年间的社会,你更愿意选择在中国的书院还是欧洲的大学学习?请说明理由。(12 分)(要求:态度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