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表1
唐代中印制糖业交流概况(部分)
出处
(唐)太宗遣使(天竺摩揭陀)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压汁)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印度炼糖技术在7至8世纪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否则唐太宗绝不会派人去学习。同时,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讲到印度吃饭时食用沙糖
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
(唐高宗年间)(唐使者)王玄策向(摩揭陀)国王和摩诃菩提寺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立即同意派石蜜专家2人,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
李治寰《唐代引进印度制沙糖法考证》
表2
类型
年份
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值统计
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进口值统计
丝
茶
棉花
油类
糖类
茶叶
蔬菜
1868
25108885
37172015
587821
4919
4299709
573390
325550
1087048
1873
28288901
39299139
228774
66121
2146678
809
51269
1354575
1878
19829699
32013184
236817
51792
970495
137623.
24610
893328
1883
17470238
32174051
241026
109007
2100300
461901
35536
1123627
1888
20070351
32093251
2228284
311272
1512651
666912
59762
1707248
1893
25787504
30558723
6166182
802287
660707
7428635
60825
1571058
图1
二、材料阅读
三、开放性试题
表3
看法
代表人物
甲
“中体西用”充分体现了洋务运动目的和手段的根本矛盾,理论上的自相矛盾与实际行动的行不通,硬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体系糅合在一起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
黄逸峰、姜铎等
乙
“中体西用”虽有局限性,但主流是进步的,是发展变化着的革新进取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来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季云飞、陈旭麓等
丙
“中体西用”是一种由积极走向消极反动的社会思潮。1894年中日战争以后,其逐渐丧失了历史进步意义,成为中国社会继续近代化的思想障碍。
丁伟志、何继龄等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摘编自黄信成、吕崔燕《三代县委书记见证改革开放》(2008年)
四、材料阅读
表4 英国近代政治转型概况表
主题
英国近代政治转型的主要表现
议会改革
1832年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上层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1867年改革使1/2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的人数增加;1884年改革把选举权扩大到农业工人,大部分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1885年改革通过“重新分配席位法案”,接近平等代表制原则。
两党政治
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称保守党,辉格党改称自由党。两党在议会内成立严密的议会党团组织,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其任务是提名候选人、制定竞选计划及组织竞选。两党先后建立起全国性组织。英国逐渐实现了基于议会多数的两党轮流执政。后来,自由党的地位逐渐被工党取代,但其两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依然如旧。
行政改革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在中央和地方两级推行了以廉政高效为目标的行政改革。英国中央政府不断扩大规模,增设了一批如内政部等部级机构。英国政府也对地方政府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对地方自治实行民主化改革。英国的军事警察组织也不断完善。
社会立法
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劳工立法、教育立法、公共卫生立法、社会保障立法等使社会立法的内容和范围都扩大了。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