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0.2020—2021学年度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0 浏览数:183

一、单选题

1.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所记录的占卜文字即甲骨卜辞。卜辞记载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汉字开始出现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D.血缘宗法制度建立

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不仅有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并且 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 。这表明(  )

A.商业城市开始出现B.诸侯势力的增强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业贸易的勃兴

3.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4.

唐代前期,除了前代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还在使用外,劳动人民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新工具。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重视农田灌溉C.灌溉工具广泛应用D.手工业的进步明显

5.

宋太祖在建国之初,设立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并立 对掌大政 ,号称 二府 。宋太祖的目的是(  )

A.加强对官员的监督B.防止地方势力壮大C.削弱宰相军事权力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6.

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朝中期,有关开海禁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这说明,明中期(  )

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

7.

梁启超说:“(顾)亭林一面指斥纯主观的王学不足为学问,一面指点出客观方面许多学问途径来。于是学术界空气一变,二三百年间跟着他所带的路走去。";梁启超意在说明,顾炎武(  )

A.批判继承传统儒学B.倡导经世致用思想C.具有崇实致用学风D.开启一代学术先河

8.

如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表(单位:%)这一变化(  )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本色洋布

2074

556

A.致使中国市场为列强所主导B.抑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C.是列强拓展海外市场的结果D.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9.

清末唐才常说: 况今日本已有遍地设机器之条款,而西人动以利益均沾为词,则将来遍中国皆外洋机器,不十年间,无可措手矣。";其意在强调的是(  )

A.中国需大力引进西方科技B.列强联合对中国经济侵略C.政府应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10.

1920年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与宣传形成更加广泛深入的声势,更多介绍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报刊和书籍层见叠出。这一局面(  )

A.使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表明信仰马克思主义群体已形成D.是工人运动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

11.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 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其意在(  )

A.总结南昌起义教训B.加强党的军事领导C.批判右倾错误思想D.明确开展土地革命

12.

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发展工矿业、交通业,如《西部各省生产建设与统制案》《鼓励海外华侨回国投资案》《非常时期工矿业奖助条例》等法规。国民政府的做法(  )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是对实业救国思潮的践行C.体现了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经济D.旨在抵御日本的经济侵略

1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议将此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当时我国(  )

A.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积极走向世界舞台C.发展与周边的睦邻友好D.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14.

如图是1950—1992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教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加B.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C.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15.

有人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不能体现多边贸易体制的普遍性和公正性。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A.是世界贸易组织本身的需要B.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C.使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D.与世界实现了共赢

16.

如表为雅典人推行的一次改革及主要内容。这次改革(  )

改革

主要内容

选区

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落,按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常设机构

10个部落各选50人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

军事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由每部落各选一名组成。

A.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B.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C.使公民参政权得到扩大D.将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7.

有学者指出,到17世纪,在允许教会法和教士发挥一定作用的情况下,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已经成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普通法,补充着当代法律和习惯的不足。其意在说明(  )

A.教会专权阻碍罗马法的传播B.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影响巨大C.宗教法规所发挥的作用有限D.欧洲当代法律不断得到完善

18.

有人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在宗教神学领域的延伸,其影响甚至比人文主义更大更深远。这主要在于宗教改革(  )

A.采用温和改良的方式B.得到国家王权的支持C.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9.

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 重要的考虑因素 落实在(  )

A.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0.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外贸政策悄然发生了逆转,从保护主义转向了自由贸易,并沿着这一方向大踏步地前进。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是(  )

A.殖民扩张的需要B.海外贸易的拓展C.资产阶级的要求D.工业革命的完成

21.

针对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有人指出,它 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是其核心思想"。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B.《百年孤独》C.《人间喜剧》D.《巴黎圣母院》

22.

1925年,斯大林在分析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方式后指出,苏联要走的道路与之不同。苏联采取的是(  )

A.依靠自己内部力量积累B.平等前提下向外国借款C.加强对从属殖民地掠夺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3.

20世纪60年代,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是亚非国家,拉美只有古巴。1979年,非洲国家(除南非外)全部加入不结盟,拉美国家数量增至11个。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大量民族国家实现独立C.第三世界成为美苏斗争重心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24.

如表为1995—1998年大型跨国公司兼并数量统计表。这一现象(  )

时间

1995

1996

1997

1998

数量

31

45

58

89

A.导致了世界市场为大国主导B.加剧了国际社会局势的紧张C.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D.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日益落后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文),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构成伦理,人与人关系的强制化构成政治,伦理政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儒学一开始便是一种佐军治国的体系,历代儒士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主张经世致用,务求实效,儒学这种作风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儒家关心的是现实的人事,提倡以刚健有为的精神从事于人事,对天命鬼神采取一种 敬而远之 的理性态度。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意识非常强,突出地表现为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对传统经典的迷信。
材料二
自汉武帝确立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和浸透,儒家思想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普遍接受,且深入到下层百姓思想中。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经纬、鄢良、朱建平《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精神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精神的原因。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底至1947年初,西欧经济呈现一派衰败景象,面临崩溃。这使美国政府意识到,稳定欧洲、复兴欧洲成为关键。1947年6月,马歇尔发表演说,希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援助要求,然后美国将尽全力支持。对此,西欧各国政府表示欢迎。1948年4月,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使 马歇尔计划 法律化。 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4月开始执行,到1952年6月宣布结束,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恢复和发展了欧洲经济。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材料二
1949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国会通过第四点计划,以扩大对世界上落后地区的技术援助计划和一项鼓励私人资本对这些地区投资,以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1950年6月,美国通过 对外援助法案 ,第四点计划列为这一法案的第四节 国际开发法案 。到1953年,美国在35个国家和地区派了2450名技术人员推行第四点计划,三年总计拨款3.11亿美元。

——摘编自张勇著《从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看杜鲁门时期的对外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马歇尔计划 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 马歇尔计划 相比,第四点计划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四点计划。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人们对西方先进事物认识逐步深入,对外开放思想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洋务派成了这种自觉要求的最有力的鼓吹者和实践者。鉴于中国落后,洋务派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大张旗鼓地创办近代企业,大力兴办同文馆和各种新学堂,较大规模地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书籍,吸收外来文化。作为中国最早主张近代化的群体,有的洋务派首领从闭关排外转而开门媚外,一味取悦洋人。当时中国虽风气日开,但远未造成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尤其是那些执掌大权的封建顽固势力,严防 以夷变夏 。在这种环境下,对外开放步履维艰。

——据杨兰英、肖宁《略论洋务派的对外开放思想》等整理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事例,蕴含了对外开放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其主要做法是:
(1)养老保险引入效率原则,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激励劳动者通过勤奋工作、自我积累,为将来幸福打下基础。
(2)社会保险基金一要实现收缴、支付及营运的规范化、制度化,并制定相应财务、会计、审计、统计制度;二要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三要做到保值增值。
(3)《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4)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还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组织,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营运、管理加强监督。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海军战略的转变,使英国在远东更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慕尼黑会议后,英国频频向美国提出海军参谋会谈的要求。由于英美海军战略大致的相合,英国争取美国在远东合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美国的合作只能暂时遏制日本的南下,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地位。…… 七七事变 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一则担心中国很快崩溃;二则唯恐激怒日本损害英日之间的关系。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对中国战场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计,认为中日之间的对峙将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当然这些援助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英国远东军事地位的虚弱以及欧洲局势的牵制,使它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

——摘编自周旭东《二战爆发前后英国海军战略与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之才(505—572年),世医出身。他聪明过人,博学多才,治病每多奇效,对药物方剂组成原则和方法颇有研究,曾对《雷公药对》及《药对》等书详加修订,在药物炮制加工和总结吸收前代方剂学精华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譬如他总结和发挥中医学之 七方十剂 理论和经验,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他阐发了经典,总结了新经验,故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譬如:宣剂,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通剂,通可去滞,木通、防己之属;补剂,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等。结合陶弘景 诸病通用药 ,使中医学在临床处方之药物调遣和配伍原则的掌握上,有了更为科学的新规律可循。徐之才对妇产科学也研究有素,特别是对产科的产期卫生,胎儿发育等很有见地。他还撰有《家传秘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小儿方》等。徐氏历代以医传家,学贯南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有名望的医学世家。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徐之才的医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之才成就取得的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