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8.2014届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5 浏览数:154

一、单选题

1.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

2.

元稹诗云: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此诗主要反映(  )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3.

著名学者梁思成对于北京中轴线曾经赞美道: 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 。这里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包涵(  )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③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 ④居中不偏的儒家思想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揭露社会的黑暗B.歌颂反抗精神C.推崇人文主义D.促进商业的发展

5.

图6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6.

1945年著名学者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人们争相庆祝胜利。 该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  )
①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7.

图7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联合起来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8.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当时已出现了人文精神

B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C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这是世界上成文法的汇编

D

 查阅到《查士丁尼法学总论》的法律条文

 罗马法已经发展到一个完备的阶段

9.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 海上丝绸之路 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10.

蒋经国曾在苏联求学,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 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农业集体化

11.

实现 化吾国为欧洲帝国,化吾人为欧洲国民。换言之,要在亚洲边缘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欧洲式的帝国 愿望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土耳其凯末尔改革D.清末仿行宪政

12.

下列对甘地提出的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的准确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压迫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统治C.以和平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D.以和平方式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

二、材料阅读

13.

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34分)
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裹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高而尖的山)道。尤其秦之驰道, 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这两种交通工具是中国传统式的,为中国所独有。当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均乘坐轿子。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工厂,男女工都有。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并且渐成风气。19世纪50年代上海租界外国侨民逐渐增多,式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宜雨。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引进了黄包车,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最多时达到五六万辆。1901年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汽车落户上海后,发展极为迅速。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上海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前期的变化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世界交通大事记

19世纪以前

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畜力、帆船等。动力主要是自然提供的,行驶里程相对较短

1803

美国人富尔顿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在巴黎塞纳河上试航,轰动一时。

1825

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开端

1835

德国第一条铁路纽伦堡菲尔特,6公里通车

1886

美国人福特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从此人类进入了汽车时代

1903

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终于飞上了蓝天,距离虽短,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阅读上表,对世界交通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交通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8分)

14.

珠江三角洲地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10分)
珠江流域的深圳、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随着港澳相继回归,珠江三角的区域合作经历了由 小珠三角 大珠三角 的发展过程。 小珠三角 即传统意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内九个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 发动机 之一; 大珠三角 指的是粤港澳地区,这里优势明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
(1)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珠三角地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具活力地区的原因。(10分)

15.

(8分)

访

1972 2 17

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乘空军一号离开白宫,先到夏威夷停留数日。

1972 2 21

11:30到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1972 2 23

与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会谈。握手之后,尼克松帮助周恩来脱掉呢子大衣,这个镜头轰动一时。

197222426

尼克松及夫人等一行人登上长城,游览故宫;随后尼克松一行乘坐中国政府安排的专机前往杭州。

1972 2 28

尼克松和周恩来一同飞往上海,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上午10时离开上海回国;中美政府正式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4)请自拟题目,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对尼克松访华进行论述。(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