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3.202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201

一、单选题

1.

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

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

2.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

腾县2、邹城

山西

平陆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3.

魏晋时期,官方藏书以万卷计,普通官员私人藏书也可达千卷,藏书之风和抄书之风尤为盛行。晋人张华搬家时,运输书籍的车就达30辆之多,以至于 四海之内,家有文史 成为当时书籍兴盛的写照。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有 (  )
①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②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   ③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

至元六年

1269

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

继承金朝制度

分轮巡按,半年一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吏。

至元十九年

1282

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陆续增加、调整、拆分

至元二十八年

1291

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

提刑按察司改制

分道监察,常驻治所;

监察民事、钱谷、官吏。

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5.

明朝晚期,一批士人绝意科举,聚众讲学,批判 人欲炽而天理晦,功利行而道义湮 的乱象,倡导嘉言善行、良知良能。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  )
①八股取士压制思想进步   ②经济发展导致世风奢靡   ③阳明心学倡导克服私欲   ④理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博物 是先秦时期已有的概念。朱熹的格物说彰显了博物传统,他认为格物首先是 穷天理、明人伦 ,然后才是 一草木一器用之间 。1903年,王国维提出知育、道德和美育三者兼顾的教育宗旨,博物学被纳入知育的范畴。据此可知 (  )
①博物学在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②教育观念的进步影响博物观的改变
③自然科学传播促使博物学焕发新意   ④传统博物学忽视对自然现象的探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1906年,沈家本在《革禁买卖人口变通旧例议》中奏请: 我朝振兴政治,修订法律,百度维新,独买卖人口一端,即为古昔所本无,又为环球所不韪,拟请……革此习,嗣后无论满汉官员军民等,永禁买卖人口。如违,买者卖者均照违律治罪。 据此可知,此时(  )

A.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深入人心B.清末新政铲除旧的社会陋习C.修订法律推动社会移风易俗D.自由平等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8.

下图为抗日根据地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教科书,供抗日小学民众训练及武装部队用。书中处处可见 一·二八 长城战 卢沟桥 空中大战 义勇军 宣传队 海陆空总动员 上下一条心 民族抗战 等词语。据此可知,该教科书 (  )

①重视民众军事教育   ②宣传全面抗战路线   ③属于官方档案记录   ④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选举权的规定。以下理解正确的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凡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皆为苏维埃共和国公民;16岁以上者均享有苏维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除外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16周岁 后改为18周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卖国贼除外

①党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②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   ③政权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④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

产业附加值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下表是中国各产业附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1952年~1978

1978年~1995

农业

21%

51%

工业

115%

12%

服务业

55%

118%

A.农业发展速度长期滞后B.工业高增长致比例失调C.经济改革激发产业活力D.产业不平衡性持续扩大

11.

早期罗马法规定:家庭内父权支配着妻子、子女,对他们握有生杀之权。帝国时代,儿子担任国家高级公职,即可一定程度上脱离家父权的控制;如果父亲禁止子女的嫁娶,子女有权通过行省总督强制父亲同意他们的婚姻和给予女儿以嫁资。这种变化反映了古罗马(  )

A.行政权力强力压制司法实践B.商品经济瓦解伦常秩序C.地方势力超越帝国统一管辖D.法律进步保障公民权利

12.

当法国革命把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实现了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想王国 内到处都充斥着罪恶和不堪,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针对该现状 (  )
①伏尔泰运用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
②雨果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③巴尔扎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④圣西门着力揭露资本主义在道德上的贫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20世纪50年代,某国际会议提出下列原则。据此可知,该会议的诉求是(  )

A.谋求维护自身独立B.成立区域经济集团C.发展亚非统一文化D.建立军事同盟组织

14.

194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旨在禁止任何军事、经济上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物资出口至共产党国家,1969 年美国对该法进行修订, 限制东西方贸易的战略禁运向在不危及国家安全的条件下试图增加出口的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化 。这一转变表明(  )

A.出口管制导致东西方贸易断绝B.美国旨在走出经济 滞胀 困境C.美苏开启了全面政治经济合作D.冷战对抗侧重于综合国力竞争

15.

下列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520年,马丁·路德宣称: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标志着近代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B

183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议会通过了反对执行联邦政府的关税保护法的法令,联邦施加军事压力,迫使该州最终撤销了这一法令

显示了美国政府调和南北双方的矛盾

C

1921年,列宁表示,可以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

反映了苏俄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的现实需求

D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要给付的预算份额

体现了英国要求摆脱欧共体控制的政治意图

二、材料阅读

16.

烽燧遗址(10分)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 先天 开元 天宝 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 计会交牌 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4分)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6分)

17.

天下大同(13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将 大同 社会视作一个逝去的理想型社会。《礼记·礼运》如此描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近代大同思想代表

孙中山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归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独见而创获者。什么是民生主义呢?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

毛泽东

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乃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合作的革命……其终极是要消灭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建设一个真正平等自由的世界联盟。

中国共产党人是国际主义者,它们主张世界大同运动,但同时又是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者,为了保卫祖国,愿意抵抗日本到最后一滴血。

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1)依据材料一,所学,指出儒家 大同 思想的提出间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毛泽东的 大同 思想。(9分)

18.

革命圣地(8分)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许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
注:①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 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图片中的 革命圣地 撰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任选其二,史实全面,逻辑清晰)

19.

体育与外交(12分)

新中国体育大事记

年份

事件

50年代

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同年,新中国接待了第一个苏联体育代表团。

1953年,国际乒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乒协入会;同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

60年代

1962年,中国第一次向非洲国家加纳派出了援外教练组, 并承担了援助建设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任务。

1966年,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70年代

1971,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

7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80年代以来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上, 我国运动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90年,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5,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我国 体育外交 70年历程。(12分)

20.

经济全球化(12分)
材料一

1763年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及其全球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张过程;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前,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垒;第三阶段,冷战结束至今,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并日趋明朗的阶段。

——整理自崔兆玉、张晓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说明1500年前后,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的变化。(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全球化的一个阶段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