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7.2020—2021学年度浙江省北斗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4 浏览数:265

一、单选题

1.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也是人类存在于历史中的见证。下列文物是目前所见 中国 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的是(  )

A.人面鱼纹盆B.黑陶高柄杯C.猪纹陶钵D.何尊

2.

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
①为政以德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有教无类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

史学家钱穆评价道: 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 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B.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管理
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

4.

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史事

《女史箴图》、《姨母帖》、士族专权、淝水之战

《梦溪笔谈》、白鹿洞书院、占城稻、通判

《授时历》、四等人制、宣政院、青花瓷

《千金方》、两税法、长庆会盟、曲辕犁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5.

如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9267.浙江省北斗联盟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①灭掉②、④政权B.①基本沿袭模仿④的政治制度C.②向①称臣,每年提供岁贡D.②与③是翁婿关系,长期保持友好

6.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思想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下列情形出现在宋朝的是 (  )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②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苏湖熟,天下足
⑤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7.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690年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战绩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8.

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 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 。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政权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C.太平天国在反清朝同时反抗外来侵略D.太平天国主张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9.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活动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2787

八七会议

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351217

瓦窑堡会议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729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对以上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中共不断纠正党内的右倾和 倾错误B.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政策调整。
C.民族危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中共在民族危机关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

10.

历史地图是学习战争史的重要资源,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大会战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处会战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亡华 的狂妄企图B.②处会战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C.③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D.④处会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在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11.

在一次国际会议的第二阶段,柬埔寨、北越、法国、老挝、中国、南越、苏联、英国和美国九国外长达成协议,其摘录内容如下。这次会议是(  )

A.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会议D.万隆会议

12.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某些重要会议上发布的决议节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13.

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
①秦朝统一全国是公元前三世纪初期 ②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
③1900年是农历辛丑年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是在民国38年
⑤5—15世纪一般被称为 中古时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14.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图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的是(  )

A.①拉丁字母 ②腓尼基字母 ③阿拉马字母B.①腓尼基字母 ②阿拉马字母 ③拉丁字母
C.①阿拉马字母 ②拉丁字母 ③腓尼基字母D.①腓尼基字母 ②拉丁字母 ③阿拉马字母

15.

某史学家提出用 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 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 上古—中古—近古 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16.

请阅读下列年表,该年表反映了哪一国家的兴亡(  )

时间

事件

330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

527

查士丁尼一世成为皇帝

532537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亚大教堂

1054

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成为希腊东正教

1204

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

1261

迈克尔八世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

君士坦丁堡沦陷,帝国灭亡

A.西罗马帝国B.东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17.

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 历史 一词,是西方 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

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18.

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判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 (  ) 

16世纪中期

欧洲

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

1770

法国

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

1795

英国

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

1650—1850

中国

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   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   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9.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B.纪念碑正反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20.

16世纪,从西班牙到安特卫普(比利时城市),人们都抱怨贵金属的严重匮乏,欧洲各国于是不得不增发铜币或信贷来解决,货币也不断被重铸,面值不断增大。这一做法(  )

A.促使美洲金银迅速流出欧洲B.是应对价格革命的有效手段C.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阻碍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21.

在早期基督教徒看来,工作是贬低身份的行为。而加尔文却认为工作本身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无分高低贵贱,要用勤奋的工作和节俭的生活实现个人的 救赎 。加尔文的工作观(  )

A.表达了分享政治权利的意愿B.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根基C.奠定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2.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国家,其与选项关联,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16C文艺复兴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基督教体系B.②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③斯大林时期 新经济政策 使苏联经济迅速恢复D.④作家雨果的《人间喜剧》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

23.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D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标志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24.

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面(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该漫画表明(  )

A.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B.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 妥协 C.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D.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5.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生产力突飞猛进,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相继进入了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在下列科技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 (  ) 
①蒸汽轮船   ②早期汽车   ③电灯   ④火车机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

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对此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有误的是 (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

A.工业革命的推动B.政府政策的支持C.垄断资本的出现D.殖民市场的开拓

27.

《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  )

A.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B.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使命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28.

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 选民无财产限制 ,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 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 ,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2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 亚洲的觉醒 ,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 新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30.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
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3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 机会均等 ……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③④应填写_____、_____。(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 客观的历史合理性 的体现。(3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5分)

32.

史料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种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提取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中国国家治理有哪些史料价值。(请结合题目要求,参照下表中相关示范,在答题纸表格中作答)(10分)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一内容

大清皇帝永永尊戴神圣尊严未奉诏不能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等反映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可用于研究清末预备立宪,认识清朝积极推进预备立宪的真实面目。

材料二内容

材料三内容

33.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推动西方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材料二
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身份社会的瓦解,欧洲17——18世纪的契约出现 从身份到契约 的新变化。西方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看重分析了从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是用以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体。

——【英】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1)依据材料一分析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17——18世纪西方 契约论 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34.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12分)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3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 哥伦布大交换 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分)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