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1.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148

一、单选题

1.

图1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由此可知,商朝(  )

图1

A.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B.实现了对湖南地区的有效管理C.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D.青铜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2.

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 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  )

A.确立皇帝制度B.车同轨书同文C.废分封设郡县D.修筑万里长城

3.

汉朝盛时 编户齐民 有5900多万人,境内的百姓不复以 燕人 齐人 秦人 相区别,而是 某郡某县 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这表明,当时(  )

A.废除了郡国并行制B.加强了思想控制C.消除了地区间的隔阂D.增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4.

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该时期是(  )

图2

A.曹魏B.西晋C.东晋D.北魏

5.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

A.指出了隋朝灭亡的根源B.蕴含了历史的鉴诫价值C.否定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D.说明了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6.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 该制度的实施(  )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增加了农民缴纳赋税的经济负担D.实现了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7.

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 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由此可见,唐朝(  )

A.鼓励海外贸易B.对外贸易繁荣C.海外贸易成为主要税源D.广州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8.

表1为辽金时期关于文化与制度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  )

表1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祖先名”生都庵山,徙黄河之滨。

出处

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辽史·本祖本纪》

孔子大圣,万时所尊,宜先。

《金史·熙宗本纪》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地方设路、府、州、县。

《金史·百官制》

A.中原制度具有先进性B.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金朝改革比辽更加彻底D.中原统治理念的扩展

9.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棉纺织技术改进B.政府的大力推广C.商品经济的发展D.雇佣关系的出现

10.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这一现象(  )

A.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B.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C.推动了跨区域文化交流D.反映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11.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说: 后世文字,必朔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作者强调(  )

A.六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B.官学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C.真相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D.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2.

表2为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表(单位:镑)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表2

时期

数值

18381842

882495

18431847

2090406

18481852

1664416

18531857

1738872

A.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商品大量涌入到了中国B.英国输华商品减少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C.英国输华商品的增加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D.清政府的关税政策决定了输华商品的变动

13.

表3为洋务运动期间推行的重要举措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  )

表3

时间

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

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

同治四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

李鸿章挑选学生赴国留学

光绪二年1876

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A.崇尚西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发展近代工业以自强D.洋务运动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4.

康有为在1898年的《日本变政考》中说到:民智愈开者,则其国势愈强,英、美各国是矣。民智之始何基乎?基于学校。故学校未开,智识未开,遽兴议会者,取乱之道也。这一言论表明康有为(  )

A.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B.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C.批判维新变法的急于求成D.积极效法日本明治维新

15.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所发《敬告青年》中提出六条倡议: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由此可见,他主张(  )

A.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B.走实业救国的道路C.塑造积极进取的国民精神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6.

亚历山大统治埃及时,他自称法老之子;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是马其顿人,却有意戴上了传统的法老王冠。这表明(  )

A.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深远B.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C.征服者推行文化包容政策D.文化传统影响统治策略

17.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 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播撒至所有的人,且亘古不变……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 。他意在强调(  )

A.法律应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B.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影响C.理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D.自然运行规律会影响法律

18.

图3是在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楼兰遗址等地出土的少量贵霜帝国钱币。据此可知 (  )

图3金币正面(左图)周边有一圈古希腊字母;    背面(下图)为湿婆站像,站像右边有希腊文 湿婆 字样。

A.和田、楼兰等地是贵霜帝国的辖区B.当时新疆地区的商品贸易交流频繁C.贵霜帝国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D.贵霜帝国钱币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19.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万片,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这表明(  )

A.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B.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C.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D.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

20.

图4为西欧12、13世纪的大学课程设置。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

A.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B.大学教育具有世俗性C.近代科学已逐渐兴起D.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

21.

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传播方式的革命,用一场 革命 换来了另一场 革命 的胜利。由此可见(  )

A.中国技术推动了欧洲政治变革B.现代印刷术促进文化发展C.印刷书的诞生促进了思想解放D.宗教改革发生具有必然性

22.

非洲塞内加尔境内的戈雷岛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1981年,联合国宣布它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主要是因为该遗址(  )

A.真实完整B.见证了殖民罪恶C.体现了文明碰撞D.地理位置重要

23.

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  )

A.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B.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D.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24.

拿破仑战争后,在欧洲各地强迫推行《拿破仑法典》,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说明拿破仑战争(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B.摧毁了封建制度C.传承了欧洲法律传统D.违背了人民意愿

25.

1983年宝洁公司的多国团队研发出一种液体洗涤剂,在美国和日本同时发售:在美国市场上,产品名称为 液体汰渍 ;在日本,则被称为 洗出望外2000”。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美国新知识经济的到来B.反映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C.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全球化D.表明了跨国公司的兴盛

二、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当代社会通过对 中华传统文化 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论著,图5为某学者的著作目录节选。

第一章  思想的魅力:中国传统哲学

         第一节     天人合一

         第二节     阴阳变易

         第三节     贵和尚中

第二章   道德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

         第一节     正心修身

         第二节     与人为善

         第三节     君子怀德

第三章  ……

图5

结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对该作品前两章目录内容进行探讨。(10分)说明:可以就目录内容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改或增加,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材料阅读

27.

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 明朝经济 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并使(14分)
用了以下材料。
材料甲

图6

材料乙

表4 明朝经济增长率(1402—1626年)

时段

增长率

前期14021449

0410

中期14501581

0382

后期15821626

-0098

材料丙

(1)提取材料甲中的相关信息说明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2)使用材料乙、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兴趣小组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明朝经济 的认识。(4分)

2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当时许多报刊均对其做了跟进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1年10月14日,《中国的危机》载: 中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减弱……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
1911年11月29日,《攻陷武昌进一步和平的希望》载: 袁正在引导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除了推翻朝廷,关于立宪政府的一切事宜已经得到认可,再进行争斗己没有意义。
1912年2月15日,《南京共和党人》载: 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人们认为,这表明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关系出现误解,当孙准备移都南京时并未征得外国的同意。

——摘编自英国主流报刊《泰晤士报》

材料二
1911年10月21日,《最后之胜负如何》载: 今以革命党与政府,较二者所遇之天时,果孰顺乎?所据之地利,果孰优乎?所得之人和,果孰多乎?
1911年12月20日,《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载: 故欧人前此惟知一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 1911年12月27日,《和呼,战呼》载: 愿我将士勿少希望于和议之可成,急整军旅矣,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

——摘编自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民立报》

(1)请对《泰晤士报》关于 辛亥革命 言论基调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6分)
(2)指出《民立报》对于 辛亥革命 的态度并分析该报刊的影响。(4分)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运用报刊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的事项。(4分)

四、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欧洲茶文化

材料一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

——[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材料二

——郭文勇《文化差异视域下的中法茶文化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欧洲 茶文化 的发展变化,并加以阐释。(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