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6.2020—2021学年度山西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212

一、单选题

1.

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  )

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

2.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  )

A.解决了朋党之争B.推动了文化的发展C.体现了公平原则D.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3.

北宋熙宁五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这一措施(  )

A.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维护了地主的权益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来源D.旨在增加政府收入

4.

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远离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需要源源不断地调运南方物资入京。然而,如何把大量物资从遥远的南方运往大都是统治者面临的难题。为此,元朝政府(  )

A.大力发展海外贸易B.收取货币地租C.重新开通了大运河D.迁移政治中心

5.

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当时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年来,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明朝政治革新进程D.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6.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集团发起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斗争目标不明确B.具有鲜明的时代性C.革命纲领不实际D.受阶级局限性影响

7.

下列事件反映的问题实质是(  )

1宋教仁案

2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3张勋复辟

4护法运动

A.军阀派系之争B.民主专制之争C.欧美列强之争D.政党派系之争

8.

抗战初期,日军急于攻打下一地方,因此,在占领—地后日军只留少数兵力,并靠发展伪军维持占领地的统治,村庄防卫主要依靠伪乡村政权和伪军协助。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政府军事策略灵活B.日军兵力有限C.国共两党矛盾日益激化D.中日国力悬殊

9.

下表反映出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分阶段统计表(  )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小计

19491959

14

5

13

0

32

19601966

1

14

1

1

17

19701979

12

22

15

13

62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比较宽松B.新中国坚持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全面认可D.新中国建国以来外交僵局被打破

10.

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论断(  )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B.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很激烈C.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D.推动了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11.

古王国时代的埃及常常发动对周边国家的军事远征,并从那里带回来 各种各样上好的产品 。除军事活动外,埃及与周边国家和平的商贸活动也十分频繁。这是由于(  )

A.埃及国内自然资源较匮乏B.专制主义强化的发展需要C.正常商贸无法满足统治者D.埃及由王国迈向帝国阶段

12.

封建领主从城市攫取大量财富导致了城市自治运动的爆发。一开始,市民是为摆脱繁重的封建压迫、缩减封建赋税、争取商业特权而斗争,到后来,他们提出了政治主张,即争取城市自治。这些斗争(  )

A.严重冲击了西欧的封建王权势力B.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政治进步C.大大削弱了封建领主的经济实力D.使城市彻底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束缚

13.

1492年,西班牙国王终于同意支持哥伦布,二者签订了协议,其中有: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这可以用来(  )

A.说明远航的殖民性B.揭示寻找亚洲的经济动因C.研究各地和平交往D.论证哥伦布企图独立建国

14.

伏尔泰曾经因为对培根、洛克、牛顿等人学说与思想的宣传,而被国内一些批评者讥讽为 崇英狂 。伏尔泰愤然回应道,成百上千的人在大声疾呼,斥责崇英狂,倘若这些演说者想把像英国人那样研究、观察和思考的愿望说成一种犯罪,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教束缚阻碍了近代科学形成B.理性主义尚未成为社会共识C.英国是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中心D.近代科学兴起危及封建统治

15.

1761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具有浓厚忠君复古思想的布特为国务大臣,并组成了听命于国王的 国王之友内阁 。他还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国王通过内阁完全控制议会财政权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有待改善D.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

16.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的体制,是 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 。马克思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与当时的时势相违背B.力图实现国家社会化C.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D.是民主共和制的产物

17.

拉美各国独立后,尽管时不时仍有破坏民主的军人政权出现,但是,民主的破坏往往是暂时的,危机过后,必然是民主的恢复。这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A.使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坏B.使各国的政局动荡不安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18.

一战爆发后的第一年,英国对拉美的投资降至37亿美元,法国对拉美的投资降至12亿美元,德国对拉美的投资则丧失殆尽。同时,参战各国对原料和粮食的需求大为增加,拉美各国的工农业生产一度出现繁荣局面。由此可知(  )

A.一战使拉美摆脱了欧洲的经济钳制B.拉美国家在经济上依附于欧洲各国C.一战使拉美各国民族工业停滞不前D.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条件逐渐成熟

19.

政策实施两年期间(1918—1920年),受这项政策冲击最大的是农业部门和农民阶层,而所遇到的最大抵触也是来自于农民阶层,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部门也是农业部门。据此可知,该 政策 (  )

A.并不适宜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B.牺牲农民利益支持工业化建设C.因农民强烈反对而未付诸实施D.努力发挥市场作用但没能实现

20.

1933年,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桑地诺同政府签订《和平协定》:随着美国军队撒出尼加拉瓜领土,国家开始政治生活方面的完全复兴;3个月之内,游击队要放下武器,作为新移民居住在居民点三里以外的定居点。《和平协定》的签订(  )

A.开启了尼加拉瓜政治新局面B.实现了桑地诺运动多年目标C.瓦解了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D.反映了桑地诺运动固有弱点

21.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此后一年内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先后加入三国同盟。三国同盟的建立与扩大(  )

A.为苏美加入战争提供了口实B.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程度C.标志着二战发展为全球战争D.标志着世界新秩序已经建立

22.

在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上,巴拿马、智利和古巴的代表提议除《宪章》外,大会还应当另行通过一项关于 人的基本权利 的法案。 1300个美洲非政府组织联合刊登广告,呼吁人权成为未来任何国际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联合国宪章包括一项明确的和基本的人权义务。 这些呼吁的目的是(  )

A.民族歧视与压迫引发世界警惕B.承认所有主权国家都拥有人权C.人人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D.防止种族歧视和战争灾祸重演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迅速崛起,西欧列强和日本丧失了过去在国际体系中的显赫地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渐活跃,中国则为战后的世界秩序增添了一大变数。这说明(  )

A.两极对峙格局即将出现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强权政治已一去不复返D.国际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

24.

冷战结束以来,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原已销声匿迹或日渐衰微的恐怖组织和恐怖主义跨国网络再度兴起,产生一批新型恐怖组织。这说明冷战结束后(  )

A.地区性争端呈现上升态势B.西方国家冷战思维凸显C.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增强D.国际政治力量一度失衡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的兴起是靠战争征服各民族,把全体的利益结合成为一体,罗马共和国强盛的原因是罗马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荣誉感,培育了自由的精神和完善的法律制度;罗马贵族的腐败颠覆了共和制;而罗马建立石王万制制度后以各种方式对人民实行暴君的持久奴役,日益腐化堕落,于是造成人民自由精神的名失、法纪败坏、军队腐化,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互相勾心斗角而不互相救助,基督教的传福和精神统治又颠覆了罗马传统多神教的精神支柱,这就招致蛮族入侵,毁坏了帝国。

——据(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整理

材料二
罗马帝国吸取、发展了希腊文化的自由精神,建立了体现民主、自由精神的坚实政治制度,因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长久强盛不衰。从康茂德皇帝起,在公元3世纪就陷入危机,帝王们大多残暴腐败又孱弱无能,近卫军操纵权柄,军事败坏,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的胜利窒息了罗马民族的民主、自由精神和文化活力,尖锐的宗教斗争和基督教内部的教派斗争更使罗马社会分裂,形成新的暴政压迫;在民族大迁移中多种蛮族乘机入侵,野蛮人的洪流淹没了整个罗马世界。

——据(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德斯鸠和爱德华·吉本对罗马盛衰原因的分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罗马帝国的衰亡。

26.

(10分)下图反映了19世纪欧美国家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历史上不同时期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农业

1950

122%

232%

1990

28%

51%

工业

1950

347%

422%

1990

258%

405%

服务业

1950

489%

324%

1990

714%

544%

(1)材料一可用来研究19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比重的新变化,并指出其主要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年3月5日)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剖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年1月20日)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年1月20日)

(1)概述材料一中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之日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分析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 不希望以牙还牙 的观点。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 世界公民 分别指什么? 可怕的代价 是指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