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4.202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452

一、单选题

1.

是饮酒器的通称,同时又是古代最重要的品位序列之称,从周代开始都有封爵。 作为盛酒器的通称,也是身份用词,与 相对。由此推想,在中国古代(  )

A.政治制度具有可被视觉化的特征B.青铜冶铸技术进步推动社会治理C.使用青铜器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D.饮酒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文化

2.

秦汉时期的地方控制往往是 一人主一方 。汉人往往拿郡太守跟古代的诸侯相比,汉宣帝把郡太守更说成是 吏治之本 。这说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危机B.地方郡国左右国家政治C.中央地方分权特征明显D.国家统一存在技术障碍

3.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说: 自建隆(宋太祖的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许以风闻,而无官长。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这说明当时(  )

A.政府的信息渠道比较畅通B.文官对皇权形成制衡关系C.科举制度提升了文官地位D.台谏机构已成为施政中心

4.

相比于明朝,清朝很少有逃户,大家想方设法挤进政府户籍系统,以保护田产科考。而 入户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进 族谱 ,成为宗族的成员。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

A.儒家思想得到社会广泛认同B.民间方式推动制度有效运行C.户籍与宗族的界限逐渐淡化D.赋役变革推动宗法制的复兴

5.

18 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甚至19世纪40年代要铜钱两千三百多文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殖民者大肆搜刮C.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D.鸦片贸易进一步发展

6.

据记载,20 世纪的第一个五年, 全国投资高达4500万银元以上,新开设的厂矿企业近三百家,各种手工业、制造业和贸易如火如 。同时,各种新技术都有所推广,不少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A.反帝斗争取得明显成效B.辛亥革命影响力的扩大C.清政府政策的鼓励推动D.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7.

1932—1935年间,以农村经济破产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兴盛起来。1935 年后,此类经济题材小说数量相对减少。这一变化说明(  )

A.币制改革使社会彻底摆脱经济困境B.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农村冲击巨大C.经济生活的变迁影响文学艺术发展D.经济类题材的小说史料价值较高

8.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农村人均消费粮食从1949年的370斤增加到1952年的440斤;另一方面,1953 年城镇人口已达7826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私商炒作粮价和囤积粮食,也造成粮食形势吃紧。为此,中共中央决定(  )

A.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B.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C.提出精简城镇人口方针D.加快争取苏联的援助

9.

古典时代的雅典是一个识字率较低的初级文字社会,相当一部分雅典公民的识字水平可能非常低下,其他公民对书面文献的利用也受到经济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  )

A.限制了公民的参政热情B.影响了民主政治的方式C.制约了民主政治的范围D.致使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10.

下图为1824年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所绘《希望的毁灭》,它虚构了一只前往北极探险的 希望号 木船撞毁于海上厚冰的情状。画中仿如巨石的厚重冰片层层相叠,相形之下一只小船翻一旁。该作品体现了(  )

A.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进步B.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的质疑C.分裂影响了德国的发展前景D.现代主义对天人关系的反思

11.

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保险法》规定,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担,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这一规定(  )

A.限制了企业发展B.增加工人阶级的生活负担C.激化了社会矛盾D.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2.

从1921年到1929年,美国活期存款增长了30.8%,定期存款增长了72.3%,而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则增长了80%。银行纷纷放贷以获取利息。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经济风险增大B.战后经济得到恢复C.资本迅速扩张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世纪,上层阶级的商人和贵族能够轻松地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活动。只有穷人和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并且在外出时需要通行文书。对外护照就是一封王室信件,是授予大贵族、教士和其他王室保护者的一种恩惠。19世纪,对革命的恐惧刺激着护照办事机关的发展。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所导致的恐慌使各国政府努力把护照制度推广到普通百姓。但是,也有一种对国内迁移和国际移民普遍放松控制的趋向。正是在19世纪后期,由于担心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后果,政府对跨国界的迁移施加了更进一步的严格控制。

——摘编自夏继果《全球史读本》

材料二
同期亚洲地区也经历 了一个相似的过程。在印度,护照制度的扩张已涵盖普通商人和旅行者。这首先是欧洲公司实施垄断的结果,这些欧洲人之间因竞争而互相嫉妒。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谨慎地记下其领地上所有来自外国的欧洲人。唯恐他们创建有竞争力的商业公司。亚洲国家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垄断帝国主义,制定了自己的对策,把外国商人和相关人员限制在特定的地点,并控制本国臣民与他们的关系。18、19世纪中国的国家贸易公司一公行(Cohong)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证。在广州,所有外国人都需得到上家商人的委派。

——摘编自埃文斯 《竞逐权力:1815—1914》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欧洲护照制度演变的原因。(8分)
(2)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18~19世纪欧洲、亚洲护照制度演变的不同点。(12分)
(3)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护照制度与移民运动的关系。(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司马迁在 《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如下图所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 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经过安史之乱以后的反思和调整,唐朝的科举和选官都逐渐回到才学标准上来,文学与政事的隔离逐渐被重新结合所取代。到德宗贞元(785—805)年间,科举考试中以内容而不是词华作为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最终确立下来。制举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动向。德宗建中(780—783)、 宪宗元和(806—820)时期,制举科目设置多与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关,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成为经常使用的科目。此科要求有广博的经史知识,能够提出经世治国的方略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均出自此科,其中不少人甚至做到宰相。它还要求举人对时政没有保留地提出意见,这不仅是对人才的选拔,还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贞元元年,陆贽起草《冬至大礼大赦制》,以此制书为标志,将科举、铨选等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为唐代考试选官制度提出了最理想化的模式。

——摘编自董文静《制举的发展与唐代选官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中期选官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从而减弱了导致世界性战争爆发的政治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国家间还建立了较战前相对良性运转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战争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完全瓦解,其经济政治基础已经崩溃,用世界战争去殖民的方式,已走到了历史尽头。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呈现出全新的两种制度国家及国家集团相互制约、和平共存的总体政治态势。20世纪60年代末,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又极大地促进其继续向有利于世界和平方向演进。二战催生了更有力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 在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使中国和平与民主的力量壮大,同时也获得了实践其和平理念的政治基础。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创了战后世界历史一个新的时代,形成了制约世界大战的国际政治经济机制,这使时代主题由战前的战争与动荡转变为战后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胡德坤、韩永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新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6分)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其中周恩来的人民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思想格外引人注目。周恩来强调,要抓住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从恢复工农业生产入手,逐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周恩来指出: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周恩来认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农轻重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内外关系。周恩来强调要坚持多种所有制和积极拓宽贸易市场、繁荣经济活动,以适应人民经济生活需要。

——摘编自胡相峰《周恩来人民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思想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人民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恩来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9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