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9.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日照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8 浏览数:270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据图可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A.起源欧洲,全球扩展B.亚洲最多,领先世界C.基本独立,多元发展D.彼此隔绝,毫无联系

2.

古希腊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下图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示意图,其中①处为(  )

A.议事会B.长老会C.执政官D.元老院

3.

以下三幅图片可用来说明中古时期(  )

A.帝国的崛起与扩张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交流与碰撞D.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4.

下图为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的部分内容,这一和约规定说明(  )

1根据共同连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

2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骑士在内 ……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

4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续的集市上受到当地司法机构强扰。或回其他原因受到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犯和约

——【荷】布洛克曼【荷】霍彭布劳沃著《中世纪欧洲史》

A.城市自治推动工商业发展B.城市市民拥有自由人身份C.城市已经具有重要的地位D.商品经济已取代自然经济

5.

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写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下列事件能作为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的是(  )

A.古罗马的扩张B.文艺复兴C.商业革命D.新航路的开辟

6.

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己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7.

它不仅是简单的 复古 ,(而且)具有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的冲击力,预示着时代的进步和变革,是人性和理性的解放 是指(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8.

下图分别为《中世纪圣母像》和《西斯廷圣母像》。圣母形象的明显变化表明(  )

A.人们宗教信仰实现自主B.艺术创作回归人的自然属性C.美术创作题材非常单一D.艺术领域兴起浪漫主义之风

9.

笛卡尔说: 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一个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 。笛卡尔这一思想(  )

A.号召民众彻底抛弃宗教信仰B.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C.表明人类自我改造意识提高D.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

10.

下表为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19世纪铁路兴建高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1825

英国

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840

世界

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55

美国

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80

世界

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888

欧洲

建成加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A.铁路建设技术的不断成熟B.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C.满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D.世界市场逐步拓展的需求

11.

保罗·肯尼迪将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描述为 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的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有人也为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绘制了如下形象图。据此可知,二者都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

A.保留了浓厚军国主义色彩B.统一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C.强化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D.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国家

12.

在1815年以前约30年期间,与法国发生政治性革命的同时,另一场带有更多的比喻含义,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开发、资本形成等领域的革命也正在英国进行。英国正在进行的这场革命是(  )

A.圈地运动B.工业革命C.光荣革命D.清教运动

13.

下表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  )

1824

欧文在美国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试验

1848

《共产党宣》发表

1864

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917

列宁领导的革命式装攻占冬宫

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B.欧美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C.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D.国际无产阶级开展联合斗争

14.

列宁指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 胜利者的蠢事 。这表明凡尔赛体系(  )

A.未能使国联成为世界性国际组织B.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C.未能使战败国全面承担战争罪责D.未能使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

15.

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拉温—希尔1912年10月创作的漫画《沸点》。该漫画意在表明(  )

A.欧洲列强激烈争夺巴尔干B.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C.世界大战的危机不可避免D.巴尔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6.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多国出现 政府普遍扩权 的现象,如德意日强化法西斯独裁专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等。这反映出(  )

A.经济大危机的不同影响B.不同社会制度的相互融合C.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D.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多元性

17.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在其著作中指出: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这个 交叉点 是指(  )

A.《慕尼黑协定》签订B.德国突袭波兰C.德国法西斯专制建立D.苏德战争爆发

18.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指出: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于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这是基于(  )

A.美苏 冷战 局面的形成B.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对立C.战时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D.维护苏联国家利益的需要

19.

1945年9月,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总命令,公开宣布以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军队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对这一分界线,不同学者观点不一(如下图)由此可知,历史研究应(  )

观点1三八线的划定只具有军事意义,是为阻止苏军南下

观点2接受日军投降是把朝鲜一分为二的唯一目的

观点3美国方面在提出朝鲜分界线时就是有政治考虑的,应该指出在军事意又背后隐藏着的政治意义

A.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间的关系B.辨析研究者阶级立场的差异C.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D.坚持全面和历史分析的方法

20.

二战后,美国首先在欧洲实施了 马歇尔计划 ,1949年在日本推行了稳定经济发展的 道奇计划 ,又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 开发落后区域计划 。这些计划的出台表明美国(  )

A.积极谋求二战后经济霸主地位B.力图扩大对外影响力和控制力C.积极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D.十分重视工业产品的对外输出

21.

1919年11月,时任英国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的丘吉尔称英国应该让布尔什维克主义 胎死腹中 ,将共产党人称为 残暴的大猩猩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声明: 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1946年在美国富尔敦演讲中,他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这表明他(  )

A.一贯仇视社会主义和苏联B.以维护英国利益为出发点C.对社会主义政策摇摆不定D.用意识形态标准区分敌我

22.

某历史小组选取下表中的国际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由此判断,其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1945

联合国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1

不结盟运动

1967

欧洲共同体

1995

世界贸易组织

2001

上海合作组织

A.经济全球化B.和平与发展C.区域集团化D.多极化趋势

23.

下图为二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

A.社会结构的新变化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24.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主业是电话和通讯业。20世纪60年代合并了120家工商企业,在海外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扩大到食品、纺织、化纤、建筑、旅游、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部门,这表明(  )

A.跨国公司主导世界经济B.电讯业引领其他产业C.发达国家转嫁经济风险D.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25.

下面是二十国集团会议的部分主题。由此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2000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2005    实现世界经济的平衡有序发展

2007    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

2010    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

2014    促进私营企业成长,增加全球经济抗冲击性和巩固全球体系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经济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C.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 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刷增长
1811—1813年 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 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精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 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1867年 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下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12分)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6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共超(兴起)与发展

(1)根据图1、图2,指出拉丁美洲政治状况的变化,并举例说明。(4分)
(2)从图2到图3,拉丁美洲人民仍未彻底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3)根据图3、图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并简析其世界影响。(8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被得堡,历经200多年。1914年,因为圣彼得堡的 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了纪念列宁,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 格勒 在俄语中为城市的意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列宁格勒军民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65年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夜,政府授予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等城市以 英雄城 的称号。列宁格勒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颁布法令宣布列宁格勒恢复圣彼得堡旧名。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摘编自《俄罗斯历史——圣彼得堡名称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4年圣彼得堡改名的历史背景。(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史实,分析说明为什么彼得格勒改称列宁格勒?(4分)
(3)对卫国战争中 列宁格勒人的精神 加以阐释。(4分)
(4)为什么说1991年列宁格勒改名 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2分)
(5)普京曾说 圣彼得堡是理解俄罗斯的桥梁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Baidu
map